分享

VEGFR抑制剂在晚期NSCLC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生物_医药_科研 2019-05-14

作者:王慧,陆舜

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

肺癌是发病率第1位的肿瘤,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除了传统的手术、放疗和化疗外,靶向治疗和新兴的免疫治疗都已经成为NSCLC的重要治疗手段。有研究证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多种实体瘤中过表达,影响肿瘤微环境,并且和肿瘤的复发转移相关。其中,VEGFR信号通路在调节肿瘤的血管生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抗血管生成药物的抗肿瘤作用已在多种肿瘤中被证实。VEGF/VEGFR抑制剂在结直肠癌和胃癌等疾病中发挥重要的抗肿瘤效应。而在NSCLC中VEGF/VEGFR抑制剂的研究也是热点之一,现对于在NSCLC中VEGF抑制剂的现状进行综述。

1

目前获得批准的抗血管药物及其适用范围

目前抗血管药物中仅有贝伐珠单抗、雷莫芦单抗和尼达尼布被批准用于NSCLC的治疗(表1)。被批准的药物多为单抗,适应证均为联合化疗用于一线或二线的NSCLC患者治疗。并且对于联合所使用的化疗药物的选择有着严格的限制。

1.1贝伐珠单抗

贝伐珠单抗是靶向VEGF-A的单克隆抗体,是最早获得批准的抗血管生成药物。ECOG-4599试验显示,在非鳞NSCLC一线治疗中,贝伐珠单抗+紫杉醇/卡铂联合对比化疗组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期(OS)均获得改善(PFS:6.2个月vs4.5个月,HR=0.66,P<0.01;OS:12.3个月vs10.3个月,HR=0.79,P=0.003),因而在2006年被批准。这是首次晚期NSCLC患者获得OS>1年的Ⅲ期临床试验。但当贝伐珠单抗联合的药物更换为吉西他滨/卡铂(Ⅲ期临床试验AVAiL),试验组虽然改善一线治疗晚期NSCLC患者的PFS,但未改善其OS。

1.2雷莫芦单抗(ramuCIrumab)

雷莫芦单抗是靶向VEGFR-2的单克隆抗体。2014年被批准联合多西他赛用于晚期NSCLC[鳞癌(SQ)和非鳞癌(NSQ)]二线治疗。共1253例患者的Ⅲ期临床研究REVEL中,在一线治疗失败后,按照NSQ和SQ1:1随机分配,对比雷莫芦单抗+多西他赛和安慰剂+多西他赛的疗效,研究发现,雷莫芦单抗组较安慰剂组的总生存期OS延长1.4个月(10.5个月vs9.1个月,HR=0.857,P=0.0235),中位PFS延长1.5个月(4.5个月vs3.0个月,HR=0.762,P<0.01)。值得注意的是,雷莫芦单抗组同时改善鳞癌和非鳞癌的预后。

1.3 尼达尼布

尼达尼布是一种口服血管激酶抑制剂,可同时阻断VEGFR1-3、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PDGFR)α和β以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1-3等多种生长因子受体。Ⅲ期LUME-Lung1试验在二线治疗NSCLC患者中开展,结果表明与安慰剂+多西他赛组比较,尼达尼布+多西他赛治疗组疾病PFS延长(3.4个月vs2.7个月,HR=0.79,P=0.0019),OS延长(12.6个月vs10.3个月,HR=0.83,P=0.0359);基于此项研究结果,2014年11月,欧盟委员会(EC)已批准尼达尼布联合多西他赛用于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的一线化疗后的治疗。当联合尼达尼布的化疗药物变更为培美曲塞时,研究中期,独立评审委员会认为Ⅲ期临床试验未能改善二线治疗NSCLC患者的OS(12.2个月vs12.7个月,HR=1.03,P=0.7921),提前终止了研究。

细胞角蛋白(CK)主要分布于上皮细胞,是角质细胞中的主要骨架蛋白,分为20多种不同的亚型。CK是一种常用的肿瘤IHC标志物,目前被广泛用于预测腺癌的解剖起源(表2)。

2

正在进行Ⅱ/Ⅲ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抗血管生成药物

鉴于抗血管药物的有效性,大量的小分子抗血管生成药物正在或已经在NSCLC患者中展开Ⅱ/Ⅲ期临床试验,探索其最佳的组合和治疗时机。目前的主要研究集中在3个方面:(1)联合化疗作用于在一线或二线治疗(表2);(2)在三线治疗中比较其和安慰剂疗效(表3);(3)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在一线治疗中使用。

2.1 联合化疗作用于一线/二线治疗的抗血管药物

Linifanib是日本研发的一种针对VEGF和PDGF受体的抑制剂,在Ⅱ期临床试验中证明在卡铂/紫杉醇方案一线治疗晚期非鳞NSCLC患者中增加低剂量Linifanib最多可以延长患者的PFS2.9个月[安慰剂组5.4个月;7.5mg Linifanib组8.3个月(HR=0.51,P=0.022);12.5mg Linifanib组7.3个月(HR=0.64,P=0.118)]。高剂量Linifanib可以延长1.7个月OS[安慰剂组11.3个月;7.5mg Linifanib组11.4个月(HR=1.08,P=0.779);12.5mg Linifanib组13.0个月(HR=0.88,P=0.650)]。

2.2 在三线治疗中和安慰剂对比疗效的抗血管药物

2.2.1阿帕替尼(apatinib)

阿帕替尼是国内研发的一种VEGFR、RET重排(RET)、原癌基因酪氨酸激酶受体(C-Kit)和PDGFR的多重抑制剂。Ⅱ期临床研究NCT01287962探索晚期非鳞癌NSCLC患者的三线治疗证实,与安慰剂比较,阿帕替尼延长患者PFS(4.7个月vs1.9个月,HR=0.278,P<0.01),提高客观缓解率(ORR)(12.2%vs0%,P=0.0158);Ⅲ期临床患者还在入组中。

2.2.2 乐伐替尼(lenvatinib)

乐伐替尼是日本研发的一种口服的多靶点激酶(VEGFR1-3、FGFR1-4、RET、Kit和PDGFR)抑制剂。在一项Ⅱ期临床试验中研究乐伐替尼对比安慰剂在135例晚期非鳞NSCLC患者三线治疗中的疗效,乐伐替尼相较于安慰剂延长患者的PFS(20.9周vs7.9周;P<0.01)和OS(38.4周vs24.1周;HR=0.7,P=0.065),具有临床意义。

2.2.3 安罗替尼(anlotinib)

安罗替尼是国内研发的一类口服、新型小分子多靶点TKI药物,在晚期NSCLC患者的三线治疗中安罗替尼组患者的PFS较安慰剂组延长3.6个月(4.8个月vs1.2个月,P<0.01)。试验未明确患者EGFR状态,OS随访时间<11个月。

2.2.4呋喹替尼(fruquintinib)

近期,由我国自主研发的呋喹替尼(高选择性的VEGFR1-3激酶抑制剂)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Ⅱ期临床试验中探索NSCLC三线治疗的疗效。多中心入组的91例患者按2: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呋喹替尼联合BSC组和安慰剂联合BSC组。试验采用国际先进的第3方独立的盲态影像中心评审(BICR)来独立评估患者进展。其主要终点:经BICR评估的呋喹替尼组的中位PFS达到安慰剂组的3倍左右(3.8个月vs1.1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呋喹替尼的毒性也可耐受。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亚裔人群的EGFR突变率高,试验依据患者EGFR基因突变状态进行分层;亚组分析显示,接受呋喹替尼治疗的EGFR突变型及野生型患者PFS均优于对应的安慰剂组,这意味着这2种人群都有可能在呋喹替尼治疗中获益。其后续的Ⅲ期临床试验患者入组已经结束(FALUCA;NCT02691299)。

2.3 联合EGFR-TKI的抗血管药物

2.3.1 贝伐珠单抗+厄洛替尼

JO25567是首个探索贝伐珠单抗联合厄洛替尼(EGFR-TKI)用于一线治疗EGFR阳性的NSCLC患者的Ⅱ期临床研究,结果提示,增加贝伐珠单抗可以提高患者的PFS(16个月vs9.7个月,P=0.0015),但未能改善患者OS。值得注意的是,联合治疗组增加≥3级高血压的发病率至60%。后续Ⅲ期随机对照实验(日本NEJ026;中国ARTEMIS)在继续进行中。

在2016年启动的另一项探究贝伐珠单抗联合厄洛替尼在EGFR阳性患者中疗效的Ⅲ期临床试验BEVERLY(NCT02633189)在欧洲正在进行,其总生存数据将会在今年的AScO会议上发表。

由于部分患者存在初治状态下共表达T790M突变和EGFR突变;Ⅱ期临床试验BELIEF中,根据初治患者是否存在原发T790M突变和EGFR突变共表达进行分层,结果显示,在同时存在T790M原发阳性患者中,贝伐珠单抗联合厄洛替尼的PFS更长(16.0个月vs10.5个月)。提示对于原发性T790M阳性的EGFR敏感突变患者联合EGFR-TKI+VEGFR抑制剂存在获益。

而在未经选择的患者中,贝伐珠单抗联合厄洛替尼未能改善患者的 OS(ATLAS)。

而对于接受过EGFR-TKI治疗后出现T790M突变而耐药的NSCLC患者,在二线治疗中对比第3代EGFR-TKI药物奥希替尼(osimertinib)联合贝伐珠单抗对比单药奥希替尼的Ⅱ期临床试验[欧洲和韩国BOOSTER(NCT03133546),美国(NCT02971501)]也正在进行中。

2.3.2呋喹替尼+吉非替尼

呋喹替尼作为一个高选择性的靶向VEGFR的口服激酶抑制剂,在晚期NSCLC三线治疗中Ⅱ期研究结果良好,且耐受性较好。联合呋喹替尼和吉非替尼一线治疗EGFR阳性的晚期非鳞NSCLC患者的的单臂Ⅱ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NCT02976116),在2017年WCLC大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在17例可以观察疗效的患者中,ORR为76.5%,临床获益率为100%,且不良反应可以耐受。提示该组合疗法的良好前景。该试验近期到达其主要终点:安全性、肿瘤响应率和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从结果来看,呋喹替尼联合吉非替尼的ORR为73.9%,临床获益率为95.7%;在低剂量组(呋喹替尼4mg+吉非替尼组)≥3级不良反应仅在1例(4.8%)患者中出现;长期服用药物的安全性良好,不良反应在可控范围内,未见严重的药物相关性的非预期不良反应。患者的随访仍在继续进行中(≥1年),其PFS数据将会在后续更新。

2.3.3雷莫芦单抗+厄洛替尼探究联合雷莫芦

单抗和厄洛替尼在初治的EGFR阳性患者中疗效的Ⅲ期临床试验(RELAY,NCT02411448)正在进行中。抗血管药物联合EGFR-TKI的临床试验汇总见表4。

2.4抗血管药物联合免疫治疗的临床试验

Ⅲ期临床试验NCT02366143和IMpower150探究卡铂/紫杉醇+贝伐珠单抗±atezolizumab(atezo;PD-L1单抗)对于一线治疗非鳞NSCLC患者的疗效,增加atezo使得PFS延长1.5个月(8.3个月vs6.8个月;HR=0,62,P<0.01);无论PD-L1表达水平高低。在2018年的AAcr会议上被公布初步的OS数据显示,在驱动基因野生型的患者中,增加atezo可延长OS,两组OS分别为19.2个月vs14.4个月(HR=0.775,95%CI:0.619~0.970;P=0.0262)。值得注意的是,在亚组分析中显示,在EGFR敏感突变(19deletion或L858r)的患者中,增加atezo延长4.1个月PFS(10.2个月vs6.1个月;HR=0.41,P=0.005)。该组合疗法的不良反应在可耐受范围内。基于此结果,FDA给予其快速审批地位。

近年来,肺癌的治疗手段日新月异,靶向治疗等治疗方式极大延长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尽管如此,肿瘤的耐药进展仍然是不可避免的。而在一线治疗(如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失败后,化疗仍然是重要的治疗手段。然而,化疗的发展近年来已达瓶颈期。对于化疗或一线靶向/免疫治疗失败后的NSCLC患者其预后仍不佳。因此,探索NSCLC患者在二线及后续治疗的合适的药物显得极为重要。

尼达尼布联合多西他赛化疗,是首个在腺癌群体中二线治疗延长患者生存期>1年的肺癌药物组合(OS:12.6个月)。而晚期NSCLC三线治疗尚无标准治疗。目前尚未有VEGFR抑制剂被批准用于三线NSCLC患者的治疗,而国外抗血管药物多以单抗为主,研发集中于联合化疗用于一/二线NSCLC患者治疗,对于三线NSCLC患者的治疗抗血管药物尚属空白;鉴于此,国内的抗血管药物研发以安罗替尼、阿帕替尼和呋喹替尼为代表的高选择VEGFR-TKI,在NSCLC三线单药治疗上展开。针对呋喹替尼的临床试验以盲态独立第3方影像学评估PFS疗效,以EGFR突变状态作随机分层,治疗结束后随访至获得80%的患者OS数据,证实对于NSCLC三线治疗,VEGF/VEGFR抑制剂是重要的选择之一。尽管VEGF/VEGFR抑制剂的有效性已经被证明,而以往大量临床试验证明第1代低选择抗血管生成药物在NSCLC中仅改善其PFS,而对OS无获益(索拉非尼、西地尼布、凡德他尼和舒尼替尼等);提示在未加选择的非鳞癌患者中联合化疗和VEGF抑制剂不能使得患者获益,且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这一现象预示着需要进一步探索更为精确的VEGF抑制剂使用的临床指标,对患者进行选择和分层,以便更加规范地进行精准治疗。

而在联合治疗中,尽管EGFR和VEGFR抑制剂联合在EGFR阳性的NSCLC中被看好,但在JO25567中仅改善PFS,且联合治疗的患者≥3级高血压发病率增加。考虑到小分子TKI药物相对于单抗类药物,半衰期更短,提示联合应用EGFR-TKI和VEGFR-TKI高血压的发生率更低。亚裔人群的EGFR突变率较高,此种联合治疗对亚洲人群有较大的意义。目前呋喹替尼联合吉非替尼的Ⅱ期临床试验也正在进行中,其不良反应和ORR数据良好,其后续PFS数据的公布将进一步验证此种组合疗法的前景。

而在联合免疫治疗领域,IMpower150研究显示,贝伐珠单抗联合阿特珠单抗和化疗取得良好效果,其中,亚组分析的结果提示,在EGFR阳性TKI治疗失败后的患者(无T790M突变)中在传统的化疗基础上联合VEGFR抑制剂和免疫治疗取得良好疗效。提示VEGFR-TKI联合免疫治疗的可行性。目前,呋喹替尼联合免疫治疗亦正在讨论中。

未来将通过更多科学严谨的研究数据进一步证实抗血管生成在NSCLC治疗领域中的积极作用,为更多患者带来获益。

来源:实用肿瘤杂志2018年第33卷第4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