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到大陆做农民后,台湾农民才明白,为什么大陆农产品品牌做不好?

 有农有艺 2019-05-14

农产品品牌的大小与多少,是衡量一个地区农业是否发达的重要指标。台湾作为国内众多农产品品牌的聚集地之一,其农产品品牌的打造方法,值得很多人学习。今天,《有农有艺》全球农业研究室就其中几个典型特点为大家介绍:

(1)农产品安全是打造品牌的基础

优秀的产品品质,是农产品品牌与消费者连接的桥梁。台湾地区卫生部门会定期采用信息披露的方法发布农残检验信息,对于超过“农药安全容许量标准”规定或不符合使用规定的农产品,卫生部门将追查来源,依法进行后续处理。较为完善的责任追究制度确保了农产品的安全,同时也增加了消费者的消费意愿。

到大陆做农民后,台湾农民才明白,为什么大陆农产品品牌做不好?

在宣传产品特性时,台湾采用直观的方式——现场展示,展会形式现场展示制作过程,和客户进行互动。这样的方式,使得台湾农产品迅速从“毒奶粉”、“毒淀粉”等食品安全事件阴影中走出,恢复以往的信誉。

(2)文化创意为品牌打造提质增效

在推广农产品品牌时,台湾会将创意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如特色甜柿,就通过“柿业发达”(事业发达)的取名,展示独特品质特性,充分开展文化营销。其他诸如“南舍难分”(难舍难分)的南瓜、“一举夺葵”(一举夺魁)的山葵干等,名字既朗朗上口,又符合人们的消费价值观。

到大陆做农民后,台湾农民才明白,为什么大陆农产品品牌做不好?

此外,台湾还善于文化的深层次挖掘,善于讲故事,用故事来包装产品。一个产品一个故事,既是容易记忆点,也能提高产品档次与高度。

(3)产业融合为品牌打造提供活力

到大陆做农民后,台湾农民才明白,为什么大陆农产品品牌做不好?

台湾大力倡导“卓越农业”和“乐活农业”,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以台一休闲农场为例,除了让游客吃好喝好之外,还推出了健康养生、亲子知性、体验学习、舒压疗愈等主题活动,同时还关注弱势群体,安排残障人士在农场工作,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

(4)市场调研赋予品牌持续生命力

台湾农产品在经过初期的市场快速拓展以后,也遇到了市场应激疲劳的问题。大陆消费者对于台湾农产品的新鲜感在降低。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台湾农产品开展了精细营销,走定制路线,帮助农民将产品分级,通过联合经营模式,统一打造台湾农产品大品牌概念。通过与内陆市场的深度对接,启动定制营销模式。

掌生谷粒、微热山丘、鹿窑菇事、豆油伯……众多台湾农产品品牌,不仅是台湾农业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为台湾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而且在全世界农产品品牌中也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到大陆做农民后,台湾农民才明白,为什么大陆农产品品牌做不好?

然而,当台湾农民到大陆发展种植农业时,我们会发现,它们所打造的农产品品牌也比不过台湾。

一位到大陆发展的台湾农民说,他在台湾种农作物时,土地是很有限的,要想获得更多利润,就必须让自己的农产品有更高的附加值。所以他必须要种到最好、包装到最好,才能卖到最好。但是当他来到大陆,将耕地面积扩大到了几乎是台湾原有耕地的一百倍时,就再也没精力做好整个闭环了。自己能够把种植这一件事情做好,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当台湾农民到了大陆之后,我们就能明显看出他们和在台湾作业的时候有很大的差异。在大陆,农产品反而做得不那么高度闭环和精细化了。他们也开始做大包装,虽然他们还是很注重标准化、技术、口感、包装,但是明显没有在台湾那么苛刻。

到大陆做农民后,台湾农民才明白,为什么大陆农产品品牌做不好?

所以,台湾农民之所以能够将农产品品牌做好,极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台湾特殊的土地特征。他们将农产品汇聚了日本精细化的理念、荷兰标准化作业的技术,以及中国本土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其他地区、乃至世界农产品品牌打造的标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