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清名印谈 :读金镠的三方印

 dwd2000 2019-05-14

金镠,字肃臣,号地山,浙江绍兴人。少时家境宽裕,然功名不遂,于是开辟了他的文人行径。他性嗜古文,爱蓄古砚,能诗,篆刻追求古朴坚劲一路。可谓古文六艺百家九流无不精通,到了晚年则贫困潦倒。印学家汪启淑认为金镠主要是以诗名,篆刻只是其“寓兴余事”而已。但从传世印作来看,他作印十分刻意于效果上的不同,以变化多端为能事,刻制过相当成熟的诸多汉印风格印章,少有奇诡纤巧之味,白文印尤见此长,乾隆二十八年著有《地山印稿》。金镠虽有自立新风之雄心壮志,但终因用刀技巧薄弱,布白掌握不够到位,无法达到这样的目标。金镠有三方印章值得加以导读鉴赏,即“思无邪”“全魁”“肃诚”。

“思无邪”印,其“思”字,下方部首刻写成一长横与一短横,普通篆刻字典“思”的写法有近50种,但无一是写成一长横与一短横的。由附图可知,此“思”应出自“古孝经”,只是“古孝经”之“思”,长横在下、短横在上,金镠做了一点改动与变换。“无”字在一般篆刻字典中的写法很多,据笔者不完全统计达180多种,当然其中还包括明清印人、近现代印人的多种写法,但几乎找不到像金氏这样的写法。由附图可知,此“无”字应出自“古老子”文的写法,只是金氏将左右对称的“呆”字部首,其上方的“口”刻写成“◇”形。再看印文末字“邪”,邪释义为不正也,并与“耶”通。金氏将“牙”字部首刻写在“衣”字部的中间,一般篆刻字典“邪”的写法尽管有近30种,但找不到这种写法的出处。无独有偶,吴大澂亦刻写过这样的“邪”字,还编入了有关篆刻字典中,但明清印人刻写的任何文字包括吴大澂的“邪”字,都不能代表“字典”的含量,不能当作字典一样的“准入文字”,即不能当作刻印文字的圭臬。既然金氏、吴氏这样的“邪”字找不到出处,因而疑似杜撰自造文字,仅作聊备一格而已。

“全魁”之印,“全”字一看便知,无识读难度。“魁”字就不同了,右边的“斗”字部与左边的“鬼”字部都不好认,粗看可能会误认为“聿”与“斤”字部。由附图可知,此“魁”应出自“汉印”,只是金氏在印文的转折、方圆上做了一点变化与改造。

“肃诚”之印,其“肃”字应出自“六书精蕴”,只是左右对称的两个带圆部首做了一点改造与变换,不过,这样的改造依然在可识读的范畴内。其“诚”字就难以辨识了,因为“诚”字的主要标记是“言”字部与“成”字部,而此两者都无。由附图可知,金氏之“诚”出自“古老子”,两者较为一致。

明清名印谈 :读金镠的三方印

“全魁”之印白文形式,用冲刀刻就,气息比较古朴,但线条稍许断残破碎了一些,虽从印章效果来看并不太理想,但却可窥出金镠力求标新立异的创新意识。“思无邪”“肃诚”两印,朱文形式。朱文虽然不属于金镠的强项,线条大都臃肿而软弱无力,而且章法空怯,空白留得不太自然。虚实失当,暴露出明清印人时俗习气。时人称他的症结是在于运刀薄弱,更大的原因是在于布篆上的问题。以为只要排布到位、上下左右留空,以示清晰醒目即可,并且过度标新立异改造变异文字,让人不易识读。殊不知,印文篆法是篆刻三大要素之一,要符合六法,不能随心所欲。此外,朱文印在线条上的锋颖挺拔、爽利通达,以及它在印文组合中所体现出的力度、张力,刚健遒丽,有时较白文印表现得更具体,书法要求也更高,恐怕不仅仅是个用刀问题。再者,章法布白的审美观要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要求,不能依俗就俗、跟风就风,无自我创新意识。前车之鉴,后来的篆刻爱好者应从中学习记取。

明清名印谈 :读金镠的三方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