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振红,河南淅川县寺湾镇罗岗村人,今年52岁。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只有小学二年级文化。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干成了一番让所有人都震惊的大事—他创办了“淅川万家展览馆”。他的各种事迹先后被中央电视台、大河报、南阳晚报、南阳社会早刊等多家媒体采访和报道。万家展览馆面积3170平方,共包括5个展厅,分别是“牌匾文化馆”“古灯具文化馆”“匠人工具馆”“农耕文化馆”“明清家具标本馆”。 他是一个具有爱国情怀且提倡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人。 在2018年6月,临近文化遗产日及端午节,他邀约了同样执着于中国传统的其余58人组成淅川分队,联合南阳文化遗产保护公益团队,走进南水北调中线渠首、屈原故里、楚始都丹阳所在地—淅川。登岵山,诵《国殇》,怀念一代爱国先辈—屈原;观龙舟、登牛尾山,共话一代商圣范蠡和他的故乡淅川。 淅川是陶朱公范蠡的出生地,同样是淅川人的万先生一直深受范蠡“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经商之道的熏陶;在二十年前看到,随着城市化发展步伐的加快,许多人丢弃了传统老家具和老农耕生产工具,万先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这类物件收集保护起来,并先后为七家公立博物馆提供了大量实物,也为自己挣到了第一桶金。 陶朱公范蠡曾经“三致千金”,三聚三散,堪称布施典范;万先生也有一颗感恩的心,在自己生活条件稍微改善之后,多次资助孤寡老人和学生等周围需要帮助的人。多年来,这样的事情对他来说已经成了一种习惯。 世纪惠民工程-南水北调,在她为中华儿女带来福祉的同时,有很多土生土长的库区百姓为了同胞甘愿放弃祖辈生长的土地,世代相传的乡梓,远走他乡。在他们生活过的这片土地上日日相伴的家具等物件如果无人关注的话会毁损遗失;以后,这段重要的历史也会被堙没在历史的长河里。 幸亏有万先生在,那段时间他把自己对这片故土的无限热爱全部都用在在移民文物的收藏上。目前,他已经协助政府在渠首陶岔建成一座移民博物馆,供后人触摸过往,珍惜今日。 他还是一个有民族大义的人,在一次无意的收藏中,得到了一件“肃”“静”牌底座;当他得知这件宝贝原是南阳府衙藏品时,便义无反顾地将该藏品无偿捐给该单位。 他也是一个拾金不昧的人,2006年12月9日,他捡到50多件崭新的羽绒服,寒冬腊月里,自写多份招领启事,遍贴县城大街小巷,苦寻失主。 万先生还是一重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人,并且他一直身体力行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我愿意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发挥自身的一切力量”万先生如是说。 他正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把“万家展览馆”办成中原最大的青少年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实习基地。 图为万振红向游客介绍淅川文化 淅川县第五小学、北塘小学、水田中心小学的学生参观“万家展览馆”,感受过往历史。 发文前夕,淅川县谢岭小学的小朋友们也兴致勃勃地参观了“万家展览馆”,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他就是这样一个只有小学二年级文化,却懂得感恩、拾金不昧、民族大义、具有浓厚的爱国情怀且以一己之力挑起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大旗的普通人,默默地用自己的力量为华夏子孙积累着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贵财富,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资源,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筑中国梦磅礴力量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收藏不仅是记忆 传承不仅是文明 保护身边文化遗产 守望共同的精神家园——万先生的人生信条。 世界在发展 历史在向前,让我们一起期待万先生和他的文物收藏之路会越走越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