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眼中孩子的“懂事”,正在给他造成更深的“伤害”

 雨后的蕃茄 2019-05-14

作者:王大米

插图:电影《朱诺》

- 1 -

如果你的孩子可以通过一些方式变得非常乖,很听话,你想要吗?大部分父母应该都会花巨大代价想要吧!

那如果是一个特别乖很听话的孩子,跟一个不那么乖却很有主见的孩子呢?你可能会犹豫一下。

我第一次做选择时,也会。

我是产品总监王大米,面对要不要一个乖孩子这个话题,我们这次专门做了一个训练营,来教父母怎么让孩子成为那个不那么乖却有主见的人。

你可能会觉得奇怪,乖和不乖有那么大的区别吗?

下面是一些乖孩子的特征:

1,乖孩子通常都会牺牲自己的需求满足父母。很多时候明明她有特别想要的东西,但一旦被父母制止,孩子就会很快妥协,甚至一点都不表达;

2,乖孩子会揣摩父母的情绪,很敏感,会被父母的情绪牵着走,并且会有意无意根据父母的情绪调整自己的反馈。比如很怕父母不高兴,一旦接收到了父母的情绪,就会立刻停止行动,并且认为这是自己的错;

3,乖孩子不善于表达,往往隐匿了自己的真实情感,表面上是顺从父母,但实际上很可能藏起了自己的怒气和不满,并且不会让这样的情绪释放出来。

乖孩子当然可以得到很多好处,比如少受指责、多了关爱、受人喜欢,走到哪里都可能被表扬。但和这些好处相比,伴随乖孩子内心的还有很多痛苦很黑暗。

最典型也最让人心疼的「乖」孩子,恐怕要算台湾作家林奕含了。

她从小就是那个别人和父母眼中的好孩子,读书成绩优异,性格乖巧,面对老师的侵害甚至从来都不觉得是自己的错,没有告诉过任何人,独自承担那份侵害带来的痛苦,最后走向了深渊。

在林奕含隐射自己人生的图书《房思琪的初恋乐园》里,她写过书中女主人公的父母在对孩子教育上的不自知:「他们以为旷课了,其实却是没开学。」父母几乎没有好好关注过孩子真实的想法是什么,只要乖,好像就是好,就是放心和不用管。

上个月我还关注到一起校园暴力惨案,甘肃陇西的14岁少年因为一副耳机而遭同校5名同学围殴,被活活打死。每次看到这种新闻,我都很愤恨,这个孩子要是有还手的能力就好了!那些情绪不能控制就随便让一个孩子失去生命的青少年,真的知道严重性吗?!

我身边的每个妈妈也都一直紧绷了神经:我到底要怎么做才能让孩子知道保护自己、必要时甚至是会还手的「蛮横」一点的孩子?

- 2 -

其实,和孩子乖不乖相比,我们作为父母,更关注的是孩子会不会拒绝?能不能独立?有没有自己的想法?内心是不是够强大?

所以一旦成为父母,我们就开始关注自己的言行,给孩子我们理解中的包容、引导、训练,但其实这样我们就真的会了吗?

先来看看一张行为对照表:

1、为了培养孩子的便便意识,总是掐准时间抱着孩子去大小便,当孩子拉在裤子的时候会严厉批评;

2、孩子在学校里比较胆小,总是鼓励他说:「怕什么,没什么好怕的。」

3、要和孩子分床睡的时候,总是教育孩子:「你已经是个大孩子了,必须学会独立。」

4、看见孩子老是吃手指头,总是直接把他的手拉开

5、孩子在商场大哭大闹的时候,总是告诉孩子:「好孩子、听话的孩子是不会这么做的。」

6、你以为拍拍孩子的背,可以安抚孩子的情绪

7、送孩子去幼儿园,当他哭个不停的时候没有办法,狠下心把孩子送到老师手上就离开

8、孩子在家乱扔东西,家长嫌收拾起来太麻烦等的原因,就会去恐吓孩子:「你再这样,妈妈就要生气咯」,「你再乱翻东西,警察就要来抓你咯」

9、你要上班,孩子却哭闹离不开的时候,你总是背着他偷偷摸摸离开

10、坐在一旁陪孩子做作业,给孩子规定时间,做不完就一直催

上面这10种行为,你以为是在培养孩子好的行为习惯,但其实,每一条背后都是无意识中阻碍了孩子的自信力、适应力、意志力、自控力等跟自我意识相关能力的培养。

自我意识听起来很哲学,却是跟我们每个人相关,它更是决定孩子一生的基础。当TA有了自我意识,TA就会关注知道自己的感受,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对自己的生存状态和所思所为有自己的看法和态度,懂得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对他人会造成何种影响,并对此负责。

而根据中德舞动治疗师周海松老师提供的理论基础,我们总结出了让孩子具有自我意识的能力模型,包括边界力、亲密力、自信力、适应力、自控力、意志力。

边界力是底层能力,让孩子认识自己,亲密力让孩子会处理自我和别人的关系,自信力和适应力让孩子不管在什么环境都能做自己,自控力和意志力让孩子成就自我。

可以说,自我意识是影响孩子一生的核心能力

- 3 -

但我们的确是最缺乏自我意识的一代。

小时候我们父母还在生存线上挣扎,所以也无从知道该怎么教育我们。尤其是告诉我们怎么认识自己、怎么做自己。爸妈说的最多的是「你看别人都这样」。要听话,要会吃苦,要懂事。

于是我们就长成了别人眼里的那个人,而不是我自己。

像是忍这件事,我们通常在面对困境时,会说忍一忍就好了,会过去的。林语堂说中国人最懂得忍耐,这几乎成为了国人的恶习之一。好像是不管苦难还是困境,只要忍一忍,它就会减少,就会自然消失一样。

但忍的结果是自己会委屈,会受伤。

昨天母亲节,在一片节日氛围中,Ella 陈嘉桦的一段「身体分享」直冲热搜。

她在社交网站分享了一段感言,坦承自己在生完孩子后,尿失禁和膀胱脱垂,导致3年来一直影响到工作生活,包括自己的心情。所以她决定做手术帮助身体恢复,并且表示「重新随心所欲控制自己身体的感觉很棒。」

身体的修复靠专业医生就可以解决,但心理上的「视而不见」呢?Ella分享里的这段话深深触动了我:「现代人因为生活形态、饮食习惯和工作压力,也容易造成妇科疾病,但很多人只是默默隐忍等她自己好,最后等出病来,不可收拾。这是多么遗憾的事。」

我们一直在提倡妈妈不是超人,妈妈要先看到自己,然后才是妈妈的身份。Ella也在分享中表达:妈妈经过生产后,常常发现丢失了原来的自己。这时,任何的困难和沮丧,都应该告诉身边人,请他们帮助。

寻求帮助完全不是一件丢人的事,它反而是难得的边界力和自信力的体现。

Ella 向来都是那个很敢于展现自己的明星,她几乎一直都在向大众展现一个独立、有自我意识、善于表达自己又特别有感染力的一个形象。

至于那些特别有自己主张的孩子,大概是这位11岁的美国一年级小女孩,她吐槽爸妈晒娃不经过自己同意的视频,堪称有强烈自我意识的经典形象:

「我爸妈把我的照片到处晒,我从婴儿开始到现在所有的人生都可以在网上被看到,我长大以后还怎么样谈恋爱啊,多丢人!」

「但我还是个孩子,我也做不了什么,保护我是我爸妈的责任,而不是拿我去求点赞!」

「有些时刻是属于自己,而不是拿来到处发的!」

我都30多岁了,还不如一个黄毛丫头活得透彻和自我啊!

- 4 -

当然,要拥有这种自我意识并不容易,需要不断地训练。

李松蔚老师之前讲过一个理念:比如我很担心女儿在幼儿园被欺负却不跟我讲,所以我会告诉她:「你要有自己的想法,要有主见,如果有同学不友好,你要记得说。 」可当我说出去这句话的时候,我的女儿已经失去了主见,因为她听从了我的话,而不是真正理解她到底该有什么样的主见。

你看,这些孩子能力的引导,其实都很微妙,所以我们自己学,同样重要。

今天推荐这个训练营,说是帮助父母培养不那么乖但有自我意识的孩子,其实说到底,是帮助父母找到自己的自我意识,教父母识别一些日常养育过程中的行为,哪些是顺应孩子的自我意识,哪些是阻碍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通过一些简单的互动,真正让孩子会争取,敢争取,内心强大,有所成就。


有些妈妈可能会觉得不太可信,21天的时间能改变什么呀。

海松老师是国内第四名中美发展思化法戏剧治疗师,她接待过上千个案例,在21天的时间,她会把一些父母们最容易进入的误区归纳起来,打磨成父母们最需要去做的6个任务小游戏,在游戏和互动过程中通过点评和反馈,让全新的养育思路成了你的本能。

你要相信,只要做出行动,每天10分钟的学习,带来的转变会是惊人的。

我自己也是个妈妈,所以在涉及这个训练营的时候,我就强烈地反对任务过于繁重,这会让妈妈更没有自己的时间。

海松老师也是结合了很多妈妈的实际生活情况,把每一个任务都结合了日常的生活场景,绝不会让妈妈刻意划出一些时间来做这些作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