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校园欺凌 | 儿童及青少年精神心理异常问题(创伤相关障碍)

 鸿凯泰收藏 2019-05-14

校园欺凌

儿童及青少年精神心理异常问题

创伤相关障碍

主讲:王剑婷

日本临床心理学博士

配图来源于网络

视频内容过于精彩,小编文笔不济,无力呈现。

想要了解大致内容请浏览下面文字,

想深入学习请戳视频。

相信我,没错的!





提问:

  1. 回顾你以前的经历,是否曾经历过校园暴力?

  2. 校园暴力?欺凌?霸凌?

  3. 你觉得什么是校园欺凌?


日本欺凌定义的演变

日本文部省

1985年:对比自己弱的人单方面的、持续的施加身体上、心理上的攻击,使对方感到深刻痛苦,学校已确认其事实的行为。

1994年:取消“学校确认”的要求 ,并且强调事件发生不分校内外。

2007年:学生受到来自有一定人际关系者的心理、物理性攻击而感到内心痛苦的

校园欺凌

在学术界,关于欺凌的定义很多,但是一般都认同校园欺凌会包含以下三个特点:

1.欺凌者带有恶意,是故意为之(hostileintent)

2.欺凌者和受害者之间的力量/权力不对等(imbalance of power)

3.一段时间内重复发生(repetition)

  1. 校园欺凌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2. 我国还没有一个针对校园欺凌全国性的调查数据, 

  3. 日本校园欺凌事件逐年上升 

  4. 对教师暴力 

  5. 对学生暴力 

  6. 公共财物损坏暴力

认识校园欺凌现象的形式

至于校园欺凌的主要类型包括:

肢体欺凌(Physical bullying)

言语欺凌(Verbal bullying)

社交欺凌(Social/Relational bullying)

性欺凌(Sexual bullying)

网络欺凌(Cyber-bullying)

欺凌行为

· 使用侮辱性绰号;粗言秽语、喝骂。

· 中伤、讥讽、贬抑评论受害者的体貌、性取向、宗教、种族、收入水平、国籍、家人或其他。

· 传播关于受害者的消极谣言和闲话。

· 指责受害者无用。

· 对受害者的重复的物理攻击,身体或物件。拳打脚踢、掌掴拍打、推撞绊倒、拉扯头发。

· 干涉受害者的个人财产、教科书、衣裳等,损坏,或通过他们嘲笑受害者。

· 双方地位不平等,明显存在力量差距。

· 恐吓、威迫受害者做他或她不想要做的,威胁受害者跟随命令。

· 让受害者遭遇麻烦,或令受害者招致处分。

· 分派系结党;孤立或排挤受害者。

· 敲诈:强索金钱或物品。

· 画侮辱画。

校园欺凌的特点

多样性:

1.对象多样性: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人员呈现低龄化。

2.形式多样性:生理侵害、人格侮辱、心理伤害、网络传播等等

群体性:

1.施害方、施暴方往往是两人以上

2.当事双方在实力上不对等。

隐秘性:

由于校园欺凌多发生在课堂外,施害(案时间、地点上较为隐秘,且事件发生选择沉默,从而使此类事件不可预知。

反复性(演进性): 

已知的校园欺凌事件多具有反复性,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伤害次数和程度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严重性:

不管是校园欺凌还是校园暴力,都会对受害学生造成肉体或者精神上的伤害,构成心理问题,从而影响人格发展,如:恐惧、消沉抑郁、创伤问题、忧虑、失眠、胃痛、吸毒、酗酒、自残、自杀.... 其他影响(常常逃学、对老师不恭敬、寻求黑社会报复等)。

校园欺凌的危害

1、学校、老师:扰乱教学,打破秩序 

2、家庭:精神 经济 

3、对方:身心健康 

4、自己:心理平衡、三观

校园欺凌的产生原因

成长过程:不成熟,易冲动。 

不良交往:结交损友带来模仿与被迫融入要求 

不自信:虚荣心,爱模仿,特别要“面子” 

法律意识:淡薄

受害群体类型

弱势家庭:外来、下岗、贫穷家庭的孩子易形成封闭,不自信。

优渥家庭:条件优越喜欢炫耀、露富的学生容易成为被抢劫、勒索的目标。

暴力家庭:受到父母暴力行为的影响,孩子也习惯用拳头来解决问题,而这样的孩子在互殴中往往也成为被侵害的对象。

不稳定的家庭关系:单亲家庭来自这样家庭的孩子自卑敏感、不愿和别人沟通,缺少家庭管教这些孩子往往性格内向、害羞、老实怕事。在同学间不受重视,缺乏与朋辈相处的社交技巧,容易

引起同学不满和反感。

智力或身体障碍:只有很少朋友,在学校中十分孤单;有身体或智能障碍者;沉默、表达能力不佳者;性格或行为上有异于他人(如有特长、爱张扬的学生易招来“教训”,邋遢的孩子容易成“出气筒”)。

外界因素

如何正确应对校园欺凌?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 与同学友和善相处。“有矛盾,不冲动,多尊重,多谅解。” 

  • 避免自己成为施暴者的目标“不招摇、不漏财、不独行。” 

  •  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多留意,少接触,有苗头,及时避。”

应对欺凌,临危不乱

遭受语言暴力时的自救:

  • 淡然处之。 

  • 自我反省。 

  • 无畏回应。 

  • 肯定自己。 

  • 调整心理。 

  • 法律维权。

遭受行为暴力时的自救:

  • 找机会逃跑 

  • 大声呼救。 

  • 借助一些小动作给自己寻找

  • 逃跑的机会。 

  • 求饶。求饶不是懦弱的表现,

  • 是减少伤害的策略。 

  • 自我保护。

及时报告,以法维权

  • “沉默羔羊”往往会导致新的暴力事件的发生。 

  • 自己或发现他人遭遇紧急情况时,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向家长、老师或警察求助,采取最有效的救助措施。

基本方法

  • 义正辞严,当场制止. 

  • 处于险境,紧急求援. 

  • 虚张声势,巧妙周旋. 

  • 主动避开,脱离危险. 

  • 诉诸法律,报告公安. 

  • 心明眼亮,记牢特点. 

  • 堂堂正正,不贪不占. 

  • 遵纪守法,消除隐患.

遭遇问题为何不求助???

64%不求助,36%在事后告知他人

· 心理恐惧:被威胁,担心报复性欺凌或担心自尊受损

· 心理预期低:凭借自己的猜测,认为求助得不到有效帮助

· 遭遇忽视:尝试委婉求助后发现得不到帮助

我们说,作为学生一旦遇到校园欺凌、校园暴力应该知道如何预防、处置。当校园欺凌发生时,我们在强调保护受害学生的同时,作为学校、家庭、社会应该如何处理和对待施害学生,才是杜绝校园欺凌再次发生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作为学校管理的对策

  • 引导施暴者尝试以受害者的角度去了解自己的行为对他人造成的伤害——同理心

  • 引导施暴者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责任心

  • 注重施害者、受害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 除必要的惩戒之外,适时的心理辅导必不可少。

  • 多关注学生的家庭、生活状况。

作为家长的对策

1

不要以“小孩子之间的淘气、恶作剧,不用在意”来淡化孩子的求助。

2

保持足够的沟通,了解孩子的一贯状态。

3

如果真的发生问题,第一时间与校方沟通,协调解决。

4

如果无法协商,走法律途径。

美利华

这个小编

剑婷老师可否推荐几部与校园欺凌相关的电影?

王剑婷

《悲伤逆流成河》

反欺凌微电影:《边缘》

 美国纪录片:《校园霸凌》

 日本纪录片:《日本校园欺凌暴力事件》

谢谢,收藏了!比心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别忘记动动手指点点在看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