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产妇出现“涩脉”,为何说是病情危重的表现?你知道其中缘由吗

 呵呵8909 2019-05-14

相对于滑脉往来流利,如盘走珠的滑利,涩脉几乎是与滑脉完全相反的脉象表现了。《脉经》谓涩脉“细而迟,往来难,或一止复来,参伍不调”,强调了涩脉的脉形不仅细涩,而且脉来艰难,有类于迟脉的表现。

涩脉脉形细涩如丝线,波动缓慢而不通畅,来去都十分艰难,根据《脉经》中的相关记载,涩脉甚至有时候由于“迟”的缘故,有时候有“脉来中顿”的表现,一如《脉经》中记载的“参伍不调”的表现。

涩脉脉形变化很大,有时候来势汹汹,虽迟缓,但是指下应指有力,有时候细涩如丝线,至于不能触及,仍然是脉来缓慢。后来人根据涩脉的流动规律,总结出许多歌赋描述脉搏的流动,如《脉诀》所谓涩脉“轻刀刮竹”,或“病蚕食叶”,均能够相当通俗的描述出涩脉搏动往来艰涩的表现。

涩脉往来不利,脉形又细弱,极不流利,脉率不匀,指下有歇止,与许多脉象都有相类似之处,不过只要切脉时候仔细鉴别,一般都能够很有把握区分出来。涩脉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气血干涸,血瘀、痰湿、痰食、淤血,津伤等原因或损伤阴血,或淤塞脉道,使得脉道流利度极大下降,精亏血少、津液耗伤,故阴液不能充养脉道,久之,脉管失其濡养,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涩脉出现脉来往复艰涩不流利的主要原因,书中介绍涩脉往来流动如“病蚕食叶”就显得十分生动形象了。

涩脉一般出现在气血衰竭较为严重的病人身上,如新产妇大量亡血失津,或久吐久泻病人体内水分大量丢失,同样都会有“涩脉”的脉象,一旦出现这样的脉象,及时补充水与电解质,维持体内内环境的稳定,就能够及时挽救患者生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