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凡治病,过犹不及

 一得斋主人 2022-02-18
第363条  下利,寸脉反浮数,尺中自涩者,必清脓血。
本条是仲师以脉象分析病因病机的条文。
“下利,寸脉反浮数”,吴谦等注家认为是厥阴热利,曹颖甫等注家认为是寒利,他说:“下利,则寒水陷于回肠,其脉必见沉迟,而反见浮数者,即为寒尽阳回之验”。其实,厥阴下利既可以是寒利,也可以是热利。脉浮数不一定就是阴证转阳证的自愈之象,也可能是阳复太过的病脉。厥阴寒利的脉象是沉紧或沉迟,厥阴热利的脉象是沉数, “寸脉反浮数”,寸为阳,尺为阴,浮为在表,数为热,脉浮数就是阳脉见于阳部,若是厥阴寒利阳复,就是阳复太过。若是厥阴热利,就是阳热太过。所以我认为,“反”的重点在浮不在数,厥阴寒也好,厥阴热利也好,都可以见数,但不可以见浮,数脉见浮则为太过,故曰“反”。
“尺中自涩者,必清脓血”,《伤寒论·辨脉法》:“脉沉、涩、弱、弦、微,此名阴也。凡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如果“寸脉反浮数”是厥阴寒利阳气欲复,那阳病见阴脉不是好现象。如果是厥阴热利见阴脉,那是热伤血络,蒸血为脓,更不是好现象。所以,“寸脉浮数,尺中自涩”不是阳复阴退的脉象,而是邪热壅盛,阴虚血少之象。“尺中自涩”,寸主表主阳,尺主里主阴,涩是如刀刮竹,血虚不流通之象,寸浮数是阳热有余,尺中自涩是阴血不足,热邪迫血妄行,就会出现便脓血。
只要是出现涩脉,都主血虚,如少阴篇286条:“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阳已虚,尺脉弱涩者,复不可下之”。尺脉涩为血虚阴竭,在什么情况下都不可下,而本条就是下利,在下无可下的情况下,就会动血而出现便脓血。仲师没有出方,窃思可以用白头翁汤治之。
 
第364条  下利清谷,不可攻表,汗出必胀满。
课前思考:
1.下利为什么要攻表?
2.汗出为什么会胀满?
3.本条可用何方治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