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乐十二律

 ll无为 2019-05-14

古乐十二律

古乐十二律是古乐的十二调。古代乐律学名词,是古代的定音方法。即用三分损益法将一个八度分为十二个不完全相同的半音的一种律制。各律从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中文名古乐十二律

年 代春秋战国

来 源国语》,《吕氏春秋

学 科古代乐律学

类 别古代定音方法

杰出人物明代的朱载

    简介

    十二律”就是将一个八度平分为十二个半音。早在公元前522年(即周景王二十三年),周景王想铸造钟,就向他的名叫州鸠的乐官询问有关音律问题,州鸠讲了关于律和数的关系,并列举了十二律的名称。此事记载在《国语》一书中,《国语》成书于战国初期,约为公元前5世纪。可见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关于十二律的计算已经相当精确了。

    高祖文皇帝上之上 开皇十年(庚戌,公元五九零年)

    帝践祚之初,柱国沛公郑译请修正雅乐,诏太常卿牛弘、国子祭酒 辛彦之、博士何妥等议之,积年不决。译言:“古乐十二律,旋相为宫,各用七声,世莫能通。”译因 龟兹人苏祗婆善琵琶,始得其法,推演为十二均、八十四调,以校太乐所奏,例皆乖越。译又于七音之外更立一声,谓之应声,作书宣示朝廷。与邳公世子 苏夔议累黍定律。主

    弘时人以音律久无通者,非译、夔一朝可定。帝素不悦学,而 牛弘不精音律,何妥自耻宿儒反不逮译等,常欲沮坏其事,乃立议,非十二律旋相为宫及 七调,竞为异议,各立朋党;或欲令各造乐,待成,择其善者而从之。妥恐乐成善恶易见,乃请帝张乐试之,先白帝去:“ 黄钟象人君之德。”及奏黄钟之调,帝曰:“滔滔和雅,甚与我心会。”妥因奏止用 黄钟一宫,不假馀律。帝悦,从之。知

    时又有乐工万宝常, 妙达钟律。译等为 黄钟调成,奏之,帝召问宝常,宝常曰:“此亡国之音也。”帝不悦。宝常请以水尺为律,以调乐器,上从之。宝常造诸乐器,其声率下郑译调二律,损益乐器,不可胜纪。其声雅淡,不为时人所好,太常善声者多排毁之。苏夔尤忌宝常,夔父威方用事,凡言乐者皆附之而短宝常,宝常乐竟为威所抑,寝不行。古

    夏正及平陈,获宋、齐旧乐器,并江左乐工,帝令廷奏之,叹曰:“此华夏正声也。”乃调五音为五夏、二舞、 登歌、房内等十四调,宾祭用之。仍诏太常置清商署以掌之。知

    名称

    十二律的具体名称如下。如果假设黄钟是现在钢琴上的“C”音,其他各律的则依次向上升半音,共 十二调:黄钟、 大吕、 太簇、 夹钟、 姑洗、仲吕、 蕤宾、 林钟、 南吕、 夷则、 无射、 应钟

    年代

    十二律产生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这说明当时的音乐活动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