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六之节成一岁

 简单了幸福 2019-05-14

黄帝问焉:余闻以六六之节,以成一岁,人以九九制会,计人亦有三百六十五节,以为天地,久矣。不知其所谓也?

岐伯对曰:昭乎哉问也,请遂言之!夫六六之节,九九制会者,所以正天之度,气之数也。天度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气数者,所以纪化生之用也。

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行有分纪,周有道理。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而有奇焉。故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而成岁,积气余而盈闰矣。立端于始,表正于中,推余于终,而天度毕矣。


石解:度这里可以理解为周期次数。日行一度,太阳周期一次(太阳年,阳历一年)。月行十三度有奇(月历一年),就是月球朔望周期十三个多一点儿。连起来“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而有奇焉“意思就是太阳一年周期一次,对应月球朔望周期十三个多一点儿(最好的理解是十三个左右。对月球来说,不是一个完整的周期)。

现代天文计算的结果,月周期是29.5天。如果古人观测到的月周期也是29天左右,12个周期下来,是354或者355天。如果是13个周期下来,则是383.5天或稍多。两者都不能完整对应一个地球公转周期(365天)。是不是古人观测的不对呢?

不是。古人观测结果与现代观测结果相差无几。古人历法,以月为中心与年对应。两者周期不完全对应,要对应起来,怎么办呢?

解决方法是剪刀+浆糊。从13度中拿走一个,让十二个月去对应一年。对应两次左右就差了(365-355)*2=20天,对应三次的时候就差了30天。这三十天就以一个月的形式加回来,闰月。其实根据农历,是19年7闰,不到三年就要闰一次月。19年七闰法,等于找到月历和日历的最小公倍数。19年为周期,日历月历差不多完全对应一次。

因为地球上的主要气候变化,是根据太阳周期来的。一年十三个月的体系,无法与太阳周期对应。如果纯用月历记年,不是不可以。但那样除了记时间以外,就没有其他的作用了。比如,今年三四五月对应春天,明年则是四五六月对应春天,后年就是五六七月对应春天。很不方便。因此,要把这十三月的周期与太阳周期对应,中国农历闰年闰月的方法就很方便。月亮的第十三个月放到明年去做正月。明年的第十二个月到后年去做正月,后年就闰月了。月历本身前后加减幅度可能很大,但是与太阳历的对应却更加准确。

同样的道理,也可以用来解释五运六气的对应关系。


帝曰:余已闻天度矣。愿闻气数,何以合之?

岐伯曰:天以六六为节,地以九九制会,天有十日,日六竟而周甲,甲六覆而终岁,三百六十日法也。

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其气九州九窍,皆通乎天气。

石解:天有十日,乃甲至癸。日六竟,十日每个出现六次。这就是一个甲子周期,60天。甲子周期重覆6次,就是360天。这就是三百六十日法的原理。以上讲六六为节。内经谈到了两种记年法,365日法和360日法。

自古,通天者是生之本。生之本根于陰陽。通天者九州九竅,都與天氣相通。


故其生五,其气三。

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则为九。九分为九野,九野为九脏;故形脏四,神脏五,合为九脏以应之也。


石解:其生五,大概是指五行。其生五,就是天之數為五。因其生本于通天者。五是天數,五行數也。五行分陰陽,即是十干。其气三,就是氣之數為三。所謂“气数者,所以纪化生之用也”紀與制,節意義相似,都可以用來推算規律。化生之用,可以以氣數來標記推演。三為天地人。天地人只是陰陽顯現的符號,其實則為陰(地)陽(天)與陰陽合體(人)。凡存在必有父母與當體,必須是三。因此,天也為三,地也為三,人也為三,這樣,則全體即是九。陰符經說,“九竅之邪,在乎三要”。

形藏四,可能是六七八九。神藏五,可能是一二三四五。或者形藏四東西南北是也。天数除去中心的数。神藏五,即十二地支去掉居中的子午。这是因为形中有神,神中有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