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闻道 识道 悟道---- 1

 温情海洋 2019-05-14

         中国文化在先秦时期,分为易,医,道,儒,墨五家,分别是阴阳五行,黄帝,老子,孔子,墨子为代表,随社会发展文化的细分,文化上有名类之别,而分化出百家形态,无论哪一家之言,如何精妙,总不得跳出这五种文化本原,这是中国文化的内涵本质,学于国学,悟于国学,必须明于其理。总得说历史上,曾把国学分为四大部类,在文化分类中,存在着当时社会认识上的偏见,可以理解,国学即中国文化,分为六大部类子,史,经,传,别,杂。

        子者,呈一家之言论,系统化的知识做体系,非独立学者不可;史者,倾力做一个时代的历史撰写,非专力不可;经者,注释和编译某一方向性的典籍,中国历史的经学家,多为此类;传者,全面记叙特定人,特定时代的典籍,须全面,客观,真实;别者,分为三大类,即是文学,中医,天文及历法数学;杂者,书,画,农,工等等分类比较广的多学科。

        国学,总体上分成五个发展时期,第一的阶段时先秦时期,以文化原道为载体,广泛存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第二个阶段时两汉时期,这期间,各种文化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方向和突破也是非常良好的;第三个阶段时在北宋时期,从魏晋南北朝以来,少数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不断融合进汉文化中,其中,有好的发展,也有不好的发展,那些具备个人属性的发展,把后世人带进入一个死胡同,这需要用历史发展观,正确对待;第四个阶段时在中华民国,南宋出现的程朱理学,把儒学和宗教信仰,互相柔和在一起,成为宗教,从统治者角度看,这是非常好的,但从社会看,把宗教信仰,贯之文化头衔,把宗教和儒学相混淆,确实错之有错,这导致后期人们,无论是在继承和还是发展问题上出现了方向性的错误,使得中国固有的文化遭到严重破坏,甚至到民国时期,全盘否定中国文化,进而全面西化。第五个阶段就是现在的修正时期,既然要修正,首先要回文化本原大道,明其本,知其理,方可了解文化全貌,洞察文化实质,以归国学,中国文化之实质。所以明于易,医,道,儒,墨五家之本,理顺文化之传承与发展,分辨源头,支流,旁流的差别,用历史发展观正确对待,才能够明于道,通于道,识于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