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天花、麻疹、白喉、猩红热、鼠疫、霍乱、伤寒、痢疾等等病毒都曾肆虐一时,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为了战胜各种病毒,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研制了各种疫苗,将人类从病毒的魔爪中拯救出来。 有史料表明,世界上通过免疫预防疾病的实践最早起源于中国,1727年俞茂鲲《痘科金镜赋集解》记载,明隆庆年间(1567年~1572年)安徽太平县首创种痘法。 你应该也能回忆起小时候隔三差五被家长带去打预防针的场面,那么今天就带你走进疫苗。 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 我国自1978年开始实施免疫规划以来,通过接种疫苗,已于2000年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确认为无脊髓灰质炎国家。麻疹、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等疾病的发病和死亡降低到了历史最低点。 我国可预防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有效保障了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 疫苗接种主要是针对易感者进行,通过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使其对以后的感染或疾病产生免疫力,从而可以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疫苗帮助人们避免传染病带来的痛苦和死亡,也消除了一些曾经肆虐的传染病,比如天花等。 中国预防接种的疫苗分为两类 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 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 疫苗一般分为两类 预防性疫苗和治疗性疫苗。 预防性疫苗主要用于疾病的预防,接受者为健康个体或新生儿;治疗性疫苗主要用于患病的个体,接受者为患者。 根据传统和习惯又可分为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抗毒素、亚单位疫苗(含多肽疫苗)、载体疫苗、核酸疫苗等。 自从实施儿童计划免疫以来,许多传染病发病率显著下降。然而,一些传染病由于部分成人在儿童时期并没有完成相应疫苗的接种,造成目前有明显年龄高移现象。 目前,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在少数成年人中仍保持一定的发病率。因此,对疫苗可预防的疾病,每个成年人也应得到适当保护,予以相应的免疫接种。 我国白喉发病率年龄高移,成人对白喉免疫水平下降,锡克氏反应阳性率较高。因而,有必要对少年和成人进行白喉类疫苗接种;对发生伤口破损者需作破伤风类疫苗注射。目前,我国已有统一配方的低单位成人用白、破二联类疫苗,可供少年和成人加强免疫。 据报道,近年来我国麻疹发病年龄高移,少年和成人发病占相当大的比例。原因是有的地方只抓基础免疫而忽略加强免疫。近年我国一些省、市已把麻疹疫苗纳入大、中专(包括中学生)入学新生和新兵入伍的接种常规。另外,腮腺炎男性患病者中约有20%并发睾丸炎,危害较大,因而应注意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接种。 我国是甲型和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域,人群乙肝病毒的感染率高,我国大约有1.2亿(占10%)的HBSAg阳性者。因此,成人特别是那些经常接触血液和分泌物以及钱币等的医务、财会及售货人员尤需接种乙肝疫苗。甲型肝炎病毒只表现一个血清型,目前尚未发现有病毒变异。因此,接种甲肝疫苗后血清抗体水平升高,人体安全性能好。为此,凡接触甲肝病人较多的行业人员可酌情接种。 乙脑的高发年龄虽然是15岁以下的少年儿童,但成人的发病率仍占相当的比例。在流动人口集中的地方流脑暴发流行仍有发生。因此在这类地域及大型建筑工地周围的人群、开放城市人群等均应接种流脑菌苗。从非流行区到流行区工作的人员也要接种乙脑疫苗。 风疹是一种常见的病毒传染病,成人患风疹时症状较轻,有时可无自觉症状,但孕妇若感染了风疹病毒,不论症状轻重,都可能引起流产或胎儿畸形。因此,育龄妇女在孕前应作风疹疫苗注射,有预防风疹病毒感染、防止胎儿畸形的作用。 被狗、猫、猪等家畜咬伤和从事兽医、驯兽、动物饲养工作的人员应注射狂犬病疫苗。 从事环卫和污物处理的工人,应作白喉、破伤风二联菌苗接种,酌情还可作伤寒菌苗、霍乱菌苗、脊灰疫苗等接种;从事医学微生物实验的人员,直接接触如鼠疫杆菌、炭疽杆菌等检验工作,亦应作相应的疫苗接种。 在对疫苗进行了全方位了解后 各位优秀的成年人 记得查一查自己的情况 及时接种疫苗 建立“家庭免疫屏障” 别让自己变成病毒母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