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片药,都在默默等你读懂它 也许你遇到过这种情况,药明明还在保质期内,却出现了变色、膨胀、黏在一起等变质现象。 这都是由于不正确的贮藏方式造成的,如果保存不当,就有可能提前过期。 想要正确储存药品,首先你得会看药瓶上这几个术语。 药物保存的关键词 药品说明书中有一些常用术语,如密闭、密封、遮光、阴凉处、凉暗处、冷处和常温等,要正确理解其含义。 密闭、密封 密闭是指将容器密闭,尘土和异物无法进入。 密封是指将容器密封,以防止风化、吸潮、挥发或异物进入。 要密闭保存的药物应放在玻璃瓶内,瓶口要封严,不能用纸盒贮存,否则易变质。 此类药物包括维生素C、鱼肝油滴剂等,以及一些易挥发的药物如红花油、碘酒及其他含酒精的制剂。 遮光 指用不透光的容器包装。此类药物包括氨茶碱、维生素C、硝酸甘油等,应放置在棕色瓶中并置于暗处保存。 常温 指温度范围在10~30℃。 阴凉处、凉暗处 阴凉处指不超过20℃;凉暗处是指避光,并且温度不超过20℃。 一些易挥发的药品,虽不需放在冰箱内,但也应放置在阴凉处。 冷藏 指温度范围在2~10℃。需要冷藏的药物包括胰岛素、丙种球蛋白及各种生物制剂,以及受热后易变形的各种肛门栓剂、阴道栓剂。 药物储存4大误区 错误的贮藏方式常常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加速药物变质或降低疗效,尤其是已打开包装、但还没用完的药物,更要妥善保存。 下面几个常见药物储存误区,看你中枪没有。 误区一:外用药和内服药放一起,成人药和儿童药放一起 许多家庭都备有小药箱,习惯将常用药放在小药箱里,如果存放方法不当,会带来一定风险。
建议:外用药和内服药分开保存,成人药和儿童药分开保存。 误区二:不重视药品自带的包装 现在市面上出现了一种方便人们短暂外出等情况下服药的小药盒,很多人喜欢把一星期甚至更长时间的药全部拆包装后放入其中。 丢弃原包装可能影响药品的稳定性及药效,将不同药品混在一起,相互之间容易串味甚至发生反应。 建议:有原包装的药品最好放在原包装里。目前大多数药片都采用铝箔独立包装,可将药片连同包装一起剪下后再放入小药盒,但需标明有效期。 误区三:将药品放入冰箱保存 药品因其特殊的性质,常常受光、热、空气、水分、酸、碱、温度、微生物等外界条件影响而变质失效。不同的药物储存条件不同。 建议:按照药品外包装或说明书上“贮藏”一项的要求储存。 误区四:开封后仍参照包装有效期 药品未开封时,保存期可至药品包装标示的有效期;一旦开封,有效期会因为贮藏条件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液体剂应在疗程内服用完,尤其是糖浆剂因其特殊性,容易被微生物污染而产生霉变,即使药品开封后冷藏保存,也不适合长期储存。 未冷藏保存的口服液,即使严格按照贮藏条件保存,一般开封1个月后也不建议再服用(说明书明确标示了开瓶后保存期限的药品除外)。 常见药品变质的表现为: 片剂:出现松散、变色,糖衣片、胶囊剂出现粘连或开裂。 丸剂:出现粘连、霉变或虫蛀,散剂出现严重吸潮、结块或发霉。 眼药水:出现变色或混浊,软膏剂出现异味、变色或油层析出。 同时,建议每3~6个月一定要清理一次家中备用药,不要服用过期或性状有明显变化的药品。▲ 药学智囊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药剂科主管药师 金 剑□ 陶懿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 刘 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