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妙艳文谭 | 印象里的村落(三)

 风吟楼 2019-05-14
 印象里的村落(三)

  作者:彭妙艳

揭阳的传统村寨,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表现于选址、环境、生态、格局、民居造型以及风俗等各个方面。诚然,这一切又都围绕建筑这一“主题”而展开。

传统村落的建筑,也就是学界所定性为“乡土建筑”的这一类。它具有自身的某些特色,但也具备普通建筑的文化意义。

在哲学家的眼里,建筑是民族心灵的物态化和结晶体,可以给人一种旋律般的审美感受,是凝固的音乐;给人一种恢宏的历史感,有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内蕴,是石头的史书。

不管生活在哪里,人们无时无刻在感受着建筑空间所营造的文化氛围,都无时无刻在感受着建筑含蓄的各种美趣。所以天南地北的乡村,都是“乡愁”的客体。

正因为包括村落乡土建筑在内的各类建筑,与人类生活和心灵有着如此重要的关系,所以一直以来有着众多学者或作家,各以自己睿智和优美的语言,表达对于这一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感受。

好像我国著名现代建筑学家梁思成认为:“建筑是人类一切造型创造中最庞大、最复杂的,所以,它代表的民族思想艺术更显著,更强烈,也更重要。”

而法国伟大作家雨果也有相识的观点:“人民的思想就像宗教的一切法则一样,也有它们自己的纪念碑,人类没有一种重要的思想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人类的全部思想,在这本大书和它的纪念碑上都有其光辉的一页。”

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载体在农村,这是因为中国五千年历史,基本上是农耕的社会史与文明史。农耕的家园是村落。中华民族不但生于斯、长于斯,也创造于斯,传承于斯。由于地域位置的不同,自然地理、生态环境、建筑取材、建筑工艺、建筑风格以及特产、风俗等自然相应有别,故此中国的村落多姿多彩,中国的乡土建筑各有千秋。但有一点却绝对一致,即乡村是地域人群的“根”。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根性和多样性都在村落里。中国的民性发端于村落里。

村落以特色民居为主体组成,谈论村落,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讨论民居。在揭阳,则是指的那些源远流长的成为“四点金”“下山虎”之类的潮式老厝。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作为潮州属地的揭阳地区的先人,创造和积累了一套包括选址、生态、布局、造型等要素在内的完整的村落建设观念与制度,并兑变为一种地域特色的物象,在这里哺育了揭阳人的思想、感情与艺术、审美观,因从而成为一种色彩浓烈的地方文化。

从发掘的分布于低坡、滨河的汉、唐各代村落遗址可以看到,揭阳传统村寨的本质意义,基于先人一次又一次“寻找家园”的冲动。人从自然中来,却又本能地向往一切便利和舒适,“我想有个家”是普遍的追求。我们已经先后在新亨九肚村发现了汉晋的木屋遗址,从新亨落水金狮等处发现了唐代乡村遗址,从玉寮头、曲溪路篦、桂岭南畲等处发现了宋代村落遗址,从埔田车田竹山发现了元代村落遗址。

家园是人类立足于时空中的一个有效的避难所,但人在不断寻求与“天”的合一,和谐,家园也就是他们试图与宇宙交流的实体方式之一。首先用“墙”围合自身的人,他发现了一个有利于生存的空间——“墙内”,而一群人有利于生存的空间,则是“围内”、“村内”或“寨内”。那些斑驳的古老建筑,就成了沉默于天地宇宙间的恢宏化石——石头的史书诉说着先人生存的矛盾和痛苦。

宇宙间的进化促成了人的自觉能力——思维、自我意识,先人也以特殊的方式使自身适应自然,这种特殊的方式——建筑包括生态营造最根本的意义是保护人类之身。正因如此,村落里的建筑物,是具有一定视觉形象的围合实体和可供使用的空间。这个空间有别于自然的空间,因为它朝有利于人的居住而经营。它可以抵御风霜雨雪,可以抵御毒蛇猛兽,乃至可以抵制人为的侵袭,无论是干栏棚寮,还是四合围院,它们给人类提供了持久乃至永恒的保护。

而村落里的乡土民居,作为建筑的一类——民俗建筑,直接而又不自觉地把文化——它的需求和价值,人民的欲望、梦想和情感——转化为现实的形式。可以说,它是缩小了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溯其本源,是从此时此地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建筑,没有设计家和艺术家插手其中。正因如此,乡土民居就是形成和维系社会环境不可或缺的角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