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5岁少女被霸凌十年:面对校园欺凌,作为家长应该做些什么呢?

 恰恰365 2019-05-15

你听过“神女”的故事吗?

在浙江省温岭市的中学生群体里,流传着这样一个女生:


“杯子三百万,年收入几个亿,男朋友不间断,小学就整过容。”

贴吧上近80页的“人物介绍”,qq空间里成千上万次的转发,微信微博每天更新的曝光……

一夜之间,“神女”的传说尽人皆知。

对于别人而言,这是一场猎奇的游戏;

但对于神女本人王晶晶而言,却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

一切的开端,要从一只便宜的水杯说起。

王晶晶成绩优异、性情平和,在班里一直都是不温不火的角色。

2009年的2月,两个男生打闹不小心打碎了王晶晶的水杯,她的同桌开玩笑说:

“王晶晶这个杯子要三百万,你们居然给打碎了。”

一句玩笑话,被莫名放大,学校的贴吧上就开始盛传这个使用三百万水杯的女孩——王晶晶。

王晶晶想解释,却都被人断章取义,结果越描越黑。

“我们家就一般家庭,我舅舅还挺厉害的,做企业的” 被曲解成了 “家里年收入几个亿”;

“我小学就开始戴牙套了,只是现在反弹了” 被解读成了 “从小学开始整容”;

“我又不缺男朋友,不会暗恋他的” 被默认为了 “男朋友不间断”。

就这样,在一场盛大的狂欢中,一个炫富、整容、有无数男友的“神女”诞生了,并迅速在全市走红。

“神女”的事迹,仿佛让所有人都变成了正义使者,对她的抨击愈演愈烈。

有人远远地对着她指指点点;有人刻意跑到她跟前骂一句脏话;有人往她的抽屉里放昆虫的尸体;有人在校门口拦住她,不由说分地直接扇了她十几个耳光。

一旦有人站出来为她辩护一句,就会被骂为“神族”,被所有人唾弃排挤。

久而久之,在王晶晶的世界里,永远挥不去的是一群人的眼光。

心理学里有一种理论,叫破窗效应。

说的是,一栋建筑里,如果有一扇窗户破了,没有被修理好,那么破坏者就会去打破更多的窗户。

同理,当一个人被欺负,其他人无动于衷,甚至默认的时候,就会有更多人欺负她。

最后变成一种群体的暴力,而施暴者是一群人。

王晶晶说,如果这只是单纯的一件事,她只会一笑了之。

但是无数人加起来的恶意,她真的无力应对。

没有经历过校园霸凌的人,很难想象一个人会有多无力。

就连去找律师求助,诉说自己的抑郁痛苦,想要让这些坏人得到法律制裁时,律师说:“你有抑郁症,就去看病嘛,告人家干什么,那些东西影响你心情,你不看不久好了嘛。”

很多时候合理的反抗,都不被看见。

抑郁症、百忧解、自杀、精神崩溃......

在群体的围剿下,“绝望”成了她15岁的代名词。

王晶晶或许还是幸运的,几次自杀,都被父亲救了。

但是,很多孩子没那么幸运,近一个月,媒体相继爆出两则被欺凌死亡事件。

4月23日,甘肃陇西县渭河初级中学一名初二男生被五名学生殴打,之后抢救无效死亡, 尸检报告显示是颅脑严重损伤……

4月28日中午,湖南省保靖县雅丽中学学生邓某兰(13岁)与田某思发生肢体冲突,因颅内出血,田某思在5月4日经抢救无效死亡……

他们被欺凌致死,也有人被欺凌逼到绝路。

因为长期遭到校园霸凌,贵州瓮安四中的初三生陈浩瀚,拿起了尖刀冲向校霸李尚可。

两人互杀,血腥四溅,一死一伤,活下来的陈浩瀚因杀人罪被判8年有期徒刑。

两个未成年人的人生轨迹,就此驶上了悲剧的岔路。

还有最近的案例,5月10日上午,在上饶市一小学内,一个41岁的男人持刀刺伤了一个10岁的男孩。

由于伤势严重,还没等到救治,男孩就失去了呼吸。

事后查明,那个持刀伤人的男人,是一位女同学的家长,这次悲剧正是因为自己的女儿与受害学生刘某宸之间发生了纠纷......

以暴制暴、鲁莽反击,无论是受害者还是施暴者,是大人还是小孩,在这一场场校园霸凌的惨剧中,没有任何一个人是赢家。

说回“神女”的故事。

2017年10月,王胜男向温岭法院提起刑事自诉,把曾是温岭中学贴吧管理员的蒋某告上了法庭。

2018年,温岭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被告蒋某被判处拘役三个月。

隐忍了10年,王晶晶终于为自己出了一口气,也让大家知道“世间还有正义”。

岁月的磨难,让王晶晶决定改名为王胜男,如今结婚生子,开店创业,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色,然而,她内心的伤痕到底能否被抚平,能否痊愈,无人能知。

一个个案例摆在眼前,不禁让我们反思:

作为家长,如何让我们的孩子远离校园暴力?当孩子受欺负了,我们该怎么做才合适呢?是“隐忍”还是“打回去”?

今天这篇文章,小花老师想和家长们聊一聊——面对校园霸凌事件,作为家长,你必须要知道的事儿。

1、“不欺负别人”很重要

我想家长们应该都有告诉过孩子:“如果你欺负你,你不要太懦弱”;“如果有人欺负你,你要学会求助”等等之类的话,但是你一定未曾告诉孩子,你也不要欺负别人。

根据网络上调查栏目《看见校园霸凌》的公众调查数据得知:霸凌者对其行为认知低,认为偶尔几次不算欺凌。

调查结果显示,霸凌者很难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严重性。鼓动伙伴孤立同学、散布谣言毁坏他人名誉、说点不好听的话挖苦下同学、弄些恶作剧捉弄下别人——这在他们眼中很难被视为霸凌。很显然,我们的孩子很有可能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属于霸凌,从而他们也成为校园霸凌施暴者的一员。

所以,告诉孩子如何区分校园霸凌很重要,总结来说,就是不做施暴者去伤害,也不做冷漠者去旁观,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别让正义和善良在美丽的校园中被扼杀掉。

2、“强大自己”是根本

其实无论我们父母怎样做,最后起作用的还是孩子自己。面对欺凌,没有什么比“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更重要的了,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

那些在学校里常年被欺凌的孩子,十有八九都是性格相对软弱的孩子,平常他们接收到的来自家长的鼓励少之又少,甚至完全没有。这些孩子一般都非常缺乏自信,在班里的存在感很低,很容易就成了霸道孩子欺负取乐的对象。

一个人软弱的时候,他身边的坏人就最多。所以请告诉孩子,适当的做一个不好惹的人,“强大自己”是根本。

3、当孩子受欺负时,家长要冷静且理智

除了以上两点,家长也必须要知道,当孩子受欺负时,自己该怎么做。

虽说预防与补救更重要,但是我们还是无法控制校园冲突事件的发生,那么如果你的孩子受欺负时,请您学会冷静且理智的处理问题。

校园欺凌离我们并不遥远,或许我们也是其中某个角色,所以认识校园欺凌,应对校园欺凌、反抗校园欺凌是我们每个人的必修课。

最后,小花想对那些正在遭受校园霸凌的孩子知道:你的身后有人,只要你大声呼救,一定会有人站出来保护你。

如果越来越多人关注校园霸凌,

如果每个人都愿意表态说我不会袖手旁观,

如果我们一起,对校园霸凌说不......

我想,这个世界一定会更美好一些!

如果您也想为反对校园霸凌出一份力,请将文章转发分享出去,因为你我的力量就是社会的力量!

— end —

作者:小花老师

指导与校对:索老师

部分素材参考:首席生活家(ID:sx_lifestyle001),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处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