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保护少年的你?如何预防和应对校园霸凌?

 雨霁槐荫1 2019-10-31
每日教育· 悟
校园暴力,绝不仅仅是小孩子打闹这么简单。

最近一部《少年的你》口碑爆了!


预售7小时票房破亿,豆瓣评分8.5,它刷新了近年来国产青春片的最高纪录,也成为许多影迷心目中的“年度最佳”。


陈念和小北两位少年发生在夏天的故事,唤起了许多人的共鸣。但现实,远远比电影更残酷。


随着影片的火爆故事中讲述的校园霸凌问题终于被搬上台面占据了大众的视野。

校园暴力和欺凌这个问题由来已久,而且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它对每个受害者来说都是一场噩梦,甚至可能留下一生的阴影。


可面对此类事件,成年人的态度通常是:“小孩子间的打闹而已,多大点事啊。”

但你们也看到了,影片中触目惊心的扇巴掌,殴打凌辱,逼下跪,剪头发,拍裸照;还有影片中没演出来的,那些存在于社会新闻版面更骇人听闻的恶行,都在为我们呈现一个残酷的真相:

校园暴力,绝不仅仅是小孩子打闹这么简单。
01
如果你认为这只是电影,现实生活中哪有那么严重,那你就更错了。现实其实只会比电影更严重!

腾讯的一档综艺《和陌生人说话》采访了一个8年前被校园暴力的女孩王晶晶当年她在温岭高中读书时,因为“一个杯子”的小事被别有用心的人传到贴吧,从此被贴上了“装富”、“整容”、“生活不检点”的标签。


不幸的她成了“全校公敌”不仅承受了许多莫须有的罪名,还被当众羞辱谩骂,曾被一名校友拦下连扇十几个耳光。
结果她患抑郁症退学,多次尝试自杀,却被霸凌者说“自杀这招太老套”。校园霸凌不仅影响到她的学习成绩,还影响到了她的心理健康。


10年过去了,霸凌者还是没有放过她依然在网上散布着她的谣言,而对于王晶晶本人来说,这些侮辱诋毁,群体霸凌,她一辈子可能都无法释怀。


王晶晶的遭遇不是个例

福建漳州部分微信群,曾传出过一段女中学生打人的视频。
视频中,多名女生将一名少女逼到墙根,对她不停推搡、辱骂,甚至逼迫被打者脱衣服、下跪磕头,并多次对其扇耳光……


当警方落地调查时,殴打者却坚称自己的所作所为只是“恶作剧”
南京浦口陡岗中学的陈子涵,时不时就在厕所里被人欺辱一番。除了打骂,他们还会把陈子涵拉到厕所,用一个粗吸管,在粪坑里挑上一小堆粪便,逼他吃屎,“快点吃,不然打死你。”

信阳一所中学,一名女生被殴打并逼磕头,对方恐吓“若20分钟内不买来香烟,会打得更狠”。

类似的案例屡见不鲜。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篇关于校园暴力和欺凌的报告:
在全球144个国家和地区,每年有2.4亿学生遭受校园霸凌差不多每三名学生中,就有一人曾遭受过来自同龄人的欺凌!

02
那些遭受校园暴力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孤立、欺辱、踢打、冷暴力、性骚扰......尽管施虐方式有很多花样,校园暴力带给孩子们的影响却大同小异:
严重的人身体受到了严重的伤害,毁容、伤残,甚至不堪受辱草草结束自己的生命;
就算是不太严重的人心理上也会出现很大的问题,恐惧,焦虑、社交障碍、安全感缺失、抑郁。
暴力的发生让孩子对学校失去信任,随时都是一副提心吊胆的状态,因此很难集中注意力,最终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成绩,正如文章开头讲到的王晶晶,一个重点高中的班级前五名,因为长时间遭受欺凌,精神受到影响,成绩严重下滑,最后只能上个大专。
霸凌者受到的伤害,不仅体现在当下,还会影响到孩子的成年生活。
日复一日的排挤让他们找不到自我价值感,自卑又敏感,与人相处中,会下意识地弱化自己的需要,小心翼翼去满足别人。
也有人,表面上看似乎挺过了当年暗淡的时光,其实一直活在过去的噩梦中,成年以后选择自杀。
最严重的一种情况是,受害者长大以后,成为新一轮的施害者。
2018年4月27日,陕西米脂县第三中学门外,28岁男子持刀砍杀学生,造成学生9死10伤。问及原因,嫌疑人表示,自己当年在这里上学的时候遭受过校园暴力,多年来一直无法释怀,最终决定报复回来。
那些被轻拿轻放的伤害,是小小的孩子们跨越不过的鸿沟,是成年后不愿提起的过去,是夜半三更的梦魇,是往后人生自卑和恐惧的根源。

03

暴力背后,到底该由谁来负责?
任何一起事件的发生都不是完全独立的,放眼到大环境,总能找出事件背后的原因,校园暴力也是如此。

首先,欺凌事件的发生,是由青少年的身心发育特点决定的。
这一阶段的孩子,往往心智还没有发展成熟,精力旺盛,情绪波动大,自尊心强,他们可能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脾气爆炸,或者出于攀比、炫耀、模仿等原因进行欺凌。而受害者的忍让,会让施害者变本加厉,导致暴力的不断持续和升级。
其次,校园暴力的背后,反映出家庭教育的缺失。
跟孩子相处过程中,有的家庭奉行暴力教育,不听话?打一顿就是了!久而久之,孩子也会有意识去模仿父母的言行,并带到学校里去。

有的父母则过分溺爱,孩子想要什么,无条件满足,不打不骂。这样教出来的孩子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完全不顾及其他人的感受,甚至以欺负弱小为乐。
还有一些父母,迫于生计,长期缺席孩子的成长过程。这些留守儿童们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在面对冲突的时候,不知道怎么正确去解决问题,最终选择了非理性的暴力方式。

再者,学校教育的缺位,也是校园暴力成因之一。


孩子们在遭受欺凌的时候,一般都会第一时间告诉老师,然而很多老师根本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就是同学之间的正常打闹,没那么严重的。如果再追究,那就是“一个巴掌拍不响”,不如各打八十大板,之后好好相处,谁也别惹事。

学校没有相应的惩戒制度,霸凌发生以后,真要处理也只能按照违纪标准,批评教育或者简单惩罚,起不到警示和威慑作用。
最后,校园暴力的出现,与立法不完善脱不了关系。
目前,针对“校园欺凌”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特别是对尚未构成犯罪的校园欺凌者惩戒不足。
不满14岁的未成年人不会被追究法律责任,14岁-16岁之间也只有8种严重犯罪才会追究刑事责任,这无疑给施害者撑起了一个保护伞:反正我还小,就算做的再过分,也不会承担多大的责任。

 如此令人发指的罪恶行为,因为凶手不满14周岁,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个人、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多重背景下,校园暴力屡禁不止,在还不清楚什么是“恶”的时候,这些孩子们已经拿起“恶”的武器,瞄准其他无辜的同学。

04
 

什么样的情况,孩子可能正遭受校园欺凌?

人民日报曾经仔细回答过这一问题——
1、突然不愿意上学

原本并不排斥学校的孩子突然表现出不愿上学的倾向,可能是学校里出现了一些令孩子烦恼,不愿面对和处理的事情。
2、无端情绪变化
原本活泼开朗的孩子突然变得阴睛不定,闷闷不乐,有弃学的念头,可能是学校有什么事情影响着他。

3、抱怨有同学针对他
这是孩子寻求帮助的信号。家长可提供些可行的方法教他试着缓解这种情况,并在一定时间内加以询问,或者把同学请到家里来玩,不经意地聊聊天。

4、身上出现伤痕
孩子放学回家全身脏兮兮,身上还有伤痕,一看就是打斗造成的,但孩子口咬定是自己不小心伤到的。千万不能忽视。
5、行为异常
如果孩子情绪特别不稳定,一点小事就能引起很激烈的反应,如特别粘人、拒绝去学校、非常胆小怕人甚至有自我伤害倾向等,建议家长去学校了解情况。

6、睡眠出现问题
失眠、梦尿床等问题也是孩子遭受校园欺凌的表现之一。
出现上述几种情况时,家长应该警惕,孩子是否在你看不到的地方遭受了校园暴力?

05
暴力发生时,我们该如何应对?
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教授在做客《开讲啦》节目时,谈到这一问题,公开表示:打回去!
答案听着很过瘾,也十分解气,但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暴制暴并不可取,如果只是一味“打回去”,很可能会使打斗升级,造成更严重的伤害后果。
一个孩子被欺负的时候,第一时间要想着保护好自己,打不过先跑,别激怒对方。事后,别怕丢脸, 请你一定要告诉父母和老师。被欺负并不是你的问题,积极寻求身边的力量,远远比自己承受要有用。
切忌不能一味忍让,否则,对方只会得寸进尺,变本加厉地欺辱你。
平时可以多锻炼身体,拥有了强大的体格,气势上也是一种震慑,对方不敢轻易动你,动起手来也不一定吃亏。
作为家长,如果孩子跑过来跟你说自己被欺负了。先把孩子情绪安抚好,再去了解事情的经过以后,告诉孩子,被欺负不是你的问题,作为父母你也一定会帮助他。
然后,去跟老师、对方家长沟通,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也可以把施暴的小孩约出来,心平气和地聊一聊,不要摆家长架子。

 《非正常死亡》片段


当孩子前来求助时,千万不能不当回事儿,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这样他会觉得父母不相信自己,更加受伤。
也不能受害者有罪论,训斥孩子被欺负了一定是自身存在问题,这会导致他怀疑自我价值,失去对父母的信任,以后有什么问题也不会说了。

 《悲伤逆流成河》片段


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孩子成了一名施暴者,也请先保持冷静,别第一时间打骂。
你需要坐下来,好好跟孩子聊一聊,弄清楚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恃强凌弱?那么家长要告诉他,你欺负别人,也会有更强大的人来欺负你;
情绪外泄?你需要分析孩子的情绪是哪里来的,是被骂了,还是要求没得到满足,找到原因之后,再去解决问题;
动作模仿?那做家长的就要反思了,自己在教育中是否存在不当言行,孩子照猫画虎搬到了学校,施加到别的孩子身上。
不管怎么样,你要让孩子知道,暴力是不对的。当面道歉,寻求被害者的原谅,这才是两个孩子之间最好的处理方式
作为老师,班上有欺凌发生时,一定要认真对待,重视起来。不存在什么孩子之间的小打小闹,有问题,就要重视,情节严重者严厉处罚。

06
《少年的你》中有一句话:高考完了,我们就成为大人了,但是从来没有一节课教过我们,如何变成大人。

或许身为大人的我们,应该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因为面对许多伤害,成年人可以咬牙挺过去,不会产生更多极端的想法和可怕的后果。我们不会,但他们是涉世未深的少年。


不能让少年的热忱被冰冷的现实浇灭,不能让他们在挣扎、痛苦、残酷、压抑的环境下长大。


在影片最后,我们看到各地政府相继出台治理校园欺凌的地方性法规,今天也很高兴看到一则热搜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将迎修订#,

不少委员认为针对未成年人犯罪出现的新特点,法律定罪和量刑的力度应加大这意味着对犯罪性质更多的关注,而不是只看年龄。

希望校园暴力能够在校园里消失,这不仅要依靠立法,更要依靠每一个我们,不做残忍的施暴者,也不做冷眼旁观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