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柠檬接触了很多亲子教育方面的个案,大多数问题的产生是和父母的教养方式有直接联系。 今天,柠檬就开门见山的和大家聊一聊: 哪种打击方式能直接毁掉孩子的一生。 第一种,智商类的打击 “你怎么这么蠢?” “你是弱智吗,这么简单的问题都回答不了!” “你笨成这个样子,什么都不会!” …… 这几句话是不是很熟悉? 是不是在情绪爆发点、忍无可忍的一瞬间就会飙出这几句话? 这也是柠檬从100位家长的问卷中,搜集到的最多智商类的打击方式。 同时,在这些问题后柠檬又加了一个小备注:你后悔说这些话吗? 答案是可观的,也在意料之中。 100位家长没有一位回答不后悔的,反而大多数都自觉描述了自家孩子在听完这种打击后的悲伤情绪和消极行为表现。 我们虽然不能,把这100位家长的回答当成是所有家长的回答,但最起码,他们的态度向我们传达了一个观点: 这种智商类的打击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破坏了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以及对孩子的内心造成了否定自我、质疑自我等多种消极影响。 这让我想到了之前咨询过的一个12岁女孩。 咨询中她不断强调: 虽然知道妈妈是为了自己好,但这种“蠢”“笨”的语言真的难以接受。 她甚至表达,自己也许真的是智商不如别人,蠢到死。 好几次,她都想放弃自己了。 是的,试想: 学习不好的孩子,有多少是因为对自己没信心,打心眼里否定自己,认为自己没法改变才自暴自弃的? 第二种,人格类的侮辱 对孩子来说,通常会认为成年人更有智慧和见识,也更愿意跟随他们的节奏走。 那么,随之而来的,他们对这些“尊重者”的话也会照单全收,这也算是一种光环效应。 在敬仰、爱慕他人的过程中夸大了对这类人的社会认知,从而没有太多能力去判断对错好坏。 孩子会认为: 爸妈更了解我,他们说我是这样的人,那我可能就真的是这种人吧。 所以: 你就是个坏孩子! 你变成这个鬼样子,怎么有脸回家的! 你一文不值! 你就是个人渣! …… 这种极端性的评价,对孩子带来的伤害和引导性,各位家长,仔细想想: 因为你一时的情绪或者偏见,给孩子贴上这种便签,对孩子公平吗? 要知道,你可以接触更多的人,但年少的孩子接触最多的人就只有你们这些家人了。 第三种,能力上的否定 不可能这三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更容易。 一句你不会做,或者你完不成的,把孩子最开始的那一点火花消耗殆尽。 “就凭你?” “你不适合做这个” “这点东西你都不会,其他的别妄想了!” …… 说实话,很多成年人会把自己对人生的限制强加在孩子身上。 他们自己做不到,或者不能够做某件事,便很自然的映射到了别人身上: “我都做不到”你更做不到! 殊不知,不管孩子能不能完成,光凭你这一开口的不行,便已经在孩子的成功路上树下了一块又一块绊脚石。 心理学中有一个词语叫做“限制性信念”,意思就是,: 人们相信自己做不到某件事,他就真的做不到这件事。 现在,各位家长,了解你们的语言和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有多深了吗? 我们或许不止有一个孩子,但教育真的就是那种有了所谓的经验后便可以百用无误了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