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卿教授乃全国名中医,现为甘肃中医学院儿科学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医儿科临床、教学研究近 40 载,博览群籍,笃于实践,学验俱丰。张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用润肠丸合济川煎加减治疗小儿便秘,临床取得满意疗效。 便秘是指由于大肠传导失常,导致大便秘结,排便周期延长; 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 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的病证。便秘是小儿常见疾病,表现为大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燥坚硬、排便困难或间隔时间过长,在未用通便剂的情况下,每周排便次数不超过 3 次,并持续 2 周以上。现代医学中的小儿功能性便秘,即属本病范畴。《景岳全书·秘结》云: “秘结证,凡属老人、虚人、阴脏人及产后、病后、多汗后,或小水过多,或亡血失血大吐大泻之后,多有病为燥结者,盖此非气血之亏,即津液之耗。凡此之类,皆需详查虚实,不可轻用芒硝、大黄、巴豆、牵牛、芫花、大戟等药,及承气神芎等剂。虽今日暂得通快,而重虚其虚,以致根本日竭,则阳明之结,必将更甚,愈无可用之药矣。”《证治汇补·秘结》云: “若少阴不得大便以辛润之,太阴不得大便以苦泄之,阳结者清之,阴结者温之,气滞者疏导之,津少者滋润之。大抵以养血清热为先,急功通下为次”。 1 肠失濡养为主因,滋养濡润是大法 便秘的病位主要在大肠,但常与脾胃肺肝肾等功能失调有关。胃与大肠相连,胃热炽盛,下传大肠,燔灼津液,大肠热盛,燥屎内结; 脾主运化,若脾失健运,糟粕内停,则大肠失其传导之功;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热肺燥下移大肠,则肠燥津枯; 肝主疏泄,若肝郁气滞,则气滞不行,腑气不通; 肾司二便,若肾阴不足,则肠失濡养,便干不行,若肾阳不足,则大肠失于温煦,转运无力,亦使大便不通。 根据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结合儿科临证,张教授认为小儿便秘的发病机理主要有二。其一,由于小儿脾常不足,脾胃功能尚不完善,脾运不健,传导力弱。其二,小儿肾常虚。肾主五液而司二便,肾阴不足,则开合失司,肠失濡润。由此可见,小儿便秘基本病机是大肠失于濡养,以致传导功能失常。所以在治疗上以滋养濡润为主要原则。 2 润肠丸合济川煎,随证加减疗效佳 润肠丸出自《沈氏尊生书》,由当归、生地黄、麻仁、桃仁、枳壳组成。其中当归、生地黄为君,滋阴养血; 火麻仁、桃仁为臣,润肠通便; 枳壳为佐,引气下行。济川煎出自《景岳全书》,由当归、牛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组成。其中肉苁蓉温肾益精,暖腰润肠,为君药; 当归养血润肠,牛膝补肾壮腰,善于下行,均为臣药; 枳壳宽肠下气而助通便,升麻轻宣升阳,清阳得升,浊阴自降,且有欲降先升之妙; 肾虚气化失职,水液代谢失常,以致浊阴不降,故用泽泻甘淡泄浊,又入肾补虚,配合枳壳,使浊阴降则大便得通,共为佐使。合而用之,成为温润通便之剂,是寓 通 于补 之 中,寄 降于 升 之 内。《景岳全书》云: “凡病涉虚损而大便秘结不通,则硝黄攻击等剂必不可用。若势有不得不通者,宜此主之,此用通于补之剂也。”方名“济川”者,乃资助河川以行舟车之意,即补虚通便为用。张教授认为两方相合有滋阴养血、温肾益精、润肠通便、行气宽肠之功,寓通于补,所以常以润肠丸合济川煎加减治疗小儿便秘,每获良效。 张教授在临床上应用此方治疗小儿便秘时,常根据小儿具体症状,加以他药,收效甚显。如有纳食欠佳者,加鸡内金、焦三仙以消食化滞; 鼻衄、虚热明显者,加白茅根、知母、牡丹皮以凉血滋阴退虚热; 咳嗽者,斟加黄芩、浙贝母、款冬花、紫菀、百部以清肺化痰,润肺止咳; 便秘日久者,加瓜蒌仁、制大黄以助通便; 寐不安者,加远志、酸枣仁、柏子仁以养心安神; 兼有虫症者,斟加乌梅、花椒、苦楝皮等安蛔、杀虫、止痛; 腹胀不适者,斟加莱菔子以助其行气宽肠; 便秘日久,引起肛裂、痔疮者,斟加地榆、槐花炭、荆芥以宽肠凉血止血。 本文出自《张士卿教授治疗小儿便秘经验》2010年6卷5期 (廖成荣担任国家级期刊杂志审稿专家) 廖成荣中医师简介 廖成荣,男,中共党员,医学硕士,中医师,《中国民间疗法》杂志社中青年编委,特约审稿专家。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杨廉方关门弟子兼传承工作室秘书。师从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杨廉方主任中医师、陕西省首批名中医马居里教授、全国首届中医药科普专家高新彦教授及陕西省皮肤病专家马宽玉主任医师。参与中医类课题三项,策划、主编《常见病医方·医案·医论系列丛书》,目前已经出版《失眠症中医诊疗经验集》《痤疮中医诊疗经验集》《白癜风中医诊疗经验集》等,副主编《杨廉方临证传薪录》。先后在核心期刊、国家级、省级专业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临证上,善于运用古今名医经验,疗效显著,获得患者的广泛好评。研究方向:①内科疾病的中医药研究;②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及整理。 坐诊地点:星期一至星期五全天在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内科大楼八楼;星期六、星期日则只是上午坐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