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徐右祐整理】走路可以說是最簡單也最適合維持健康的運動,不用藥的藥師、營養學博士宇多川久美子在《不依賴藥物的27個健康提案》一書中指出,「走路」容易在日常生活中實踐,而且全身有2/3的肌肉都集中在腳上,走路可以一次鍛鍊很多肌肉,是增加運動量非常有效率的方法。 雖然走路有益健康,但走路時間過長並不一定會有更好的效果,假如用不正確的方式走路,不只運動效果差,還可能傷害到膝蓋和髖關節。所以比起在意時間和步數的多寡,真正重要的還是學習好的走路方式,所以我們必須開始感受自己的「肌肉」和「動作」。 走路時,感受小腿的肌肉血液透過心臟傳送至全身,但由於重力的影響,血液很容易堆積在下半身,這時小腿就成為將血液送回心臟的幫浦,在血液循環的過程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因此小腿甚至被稱為「第二個心臟」。 而當我們走路的時候,使用的當然是下半身肌肉,這時要特別感受小腿的肌肉。常常走路鍛鍊小腿肌肉,能讓小腿的「幫浦」功能運作得更好,因此血液循環就會更加順暢,新陳代謝當然也會因此提升。 踩麥運動 柔軟髖關節與腳踝,可鍛鍊正確步行姿勢的肌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