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行政区划300年变迁历史

 杨济熜 2019-05-15

目前的上海市行政区划的情况非常清楚,上海市管辖16个市辖区。然而上海是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市的发展事情,就是在清朝时期,距离今天大约是300年的时间。本文就从上海大约300年的行政区划变迁历史中,来探寻上海发展的奥秘。

清朝雍正年间的上海地区行政区划

清朝雍正年间的上海地区行政区划如图所示。

清朝雍正年间的上海地区行政区划

在清朝雍正年间,上海地区分属两个上级行政区划:松江府和太仓道。其中松江府管辖了现在上海的大部分分地区,而太仓道管辖了嘉定、宝山、普陀等几个地区。这个时期,对上海是有划时代意义的,因为上海现在市区驻扎了”苏松道“,这个苏松道实际上是松江府和苏州府的上级。就业是说,在清朝雍正年间,上海市区的中心地位,就已经突显了。

清朝乾隆年间的上海地区行政区划

清朝乾隆年间的上海地区行政区划如图所示。

清朝乾隆年间的上海地区行政区划

清朝乾隆年间的上海地区行政区划变化不大,依然是分为松江府和太仓州,从地图上可以看出,松江和太仓(现在苏州下面的县级市)在历史上的地位是比较突出的。它们在当时相当于”地级行政单位“。

清朝嘉庆年间的上海地区行政区划

清朝嘉庆年间的上海地区行政区划如图所示。

清朝嘉庆年间的上海地区行政区划

清朝嘉庆年间,现在上海地区和苏州地区分属三个地方:苏州府、松江府、太仓州,而三个地区合成苏松太道。苏州府驻地是现在的苏州市区、松江府的驻地是现在的松江城区、太仓州的驻地是现在的太仓市;苏松太道的驻地是现在的上海市区。上海现在市区的地位在清朝嘉庆年间已经开始奠定,现在上海市发展为直辖市也是历史的选择。

清朝同治年间的上海地区行政区划

清朝同治年间的上海地区行政区划如图所示。

清朝同治年间的上海地区行政区划

清朝同治年间的上海地区的行政区划变化不大,还是分属苏州府和太仓州两个地方。在清朝事情,上海地区有两个跟现在不一样的行政区划:华亭县和川沙厅。华亭县实际上就是松江府当时驻地的所在县,跟现在上海嘉定区的华亭镇没有关系;而川沙厅实际上就是浦东新区的前身。

民国1928年上海地区的行政区划

民国1928年上海地区的行政区划如图所示。

民国1928年上海地区的行政区划

民国1928年,也就是国民政府北伐成功的时候,此时上海才准备以上海市区为中心,建立一个大城市,这也是上海(以现在市区为中心)作为一个行政区开始存在的时候。此事的上海行政区划面积并不大,只是相当于现在上海的市中心区,加上闵行区的大部分,宝山区和浦东新区的小部分。

非常值得注意的是,1928年的上海虽然只是一个雏形,虽然城市面积很小,但是在概念上已经准备好了包括黄浦江沿线的全部地区,这也是日后上海发展城市建成区的主要地方。

新中国1952年上海的行政区划

新中国1952年上海的行政区划如图所示。

新中国1952年上海的行政区划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迎来了新生,一个有代表性的年代就是上海1952年的行政区划,可以说这是历史上上海市区和郊区分离的几十年,也是上海市作为一个行政区划存在最小的时候。1952年上海市只包括了现在的市中心区以及闵行区、宝山区、浦东新区少数的地区。此时的上海郊区,属于江苏省,与上海市区分属两个省级行政区划。

新中国1981年上海的行政区划

新中国1981年上海的行政区划如图所示。

新中国1981年上海的行政区划

随着江苏省的若个县划归上海市,上海市的行政辖区范围与今天类似。在1981年,也就是改革开放初期,上海行政区划的调整成了一个有代表性的时期,全市管辖12个区、10个县。12个区中又包括了10个市中心区和两个离市区。

上海现在的行政区划

上海现在的行政区划如图所示。

上海现在的行政区划

今天的上海管辖16个市辖区,除了浦东新区是副省级区之外,其他各区的级别都是相同的。然而,各区的来历缺是各不相同的,从1981年的上海到2018年的上海,行政区划的变更基本可以分成以下的几种类型:

10个市中心区合并成了7个(南市区、卢湾区、闸北区消失,区的数目-3)两个离市区合并上海县、吴淞县(县的数目-2)川沙县和南汇区合并成了浦东新区(区的数目+1,县的数目-2)剩下的6个县改成了6个区(区的数目+6,县的数目-6)

因此,上海的区的数目增加了4个,县的数目归零,原本的12区10县,变成了现在的16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