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博

 中汽学会cai 2019-05-15
三三魔咒,三百多人和3个亿的营收,基本上是那些优质中小企业所能达到的黄金状态。很多企业就会在这里被困住。这两天在重庆两江新区,发现这些企业利润率都还不错,肯在工艺研发上进行投入。但整体销售额变化不大,3亿冲顶,然后徘徊不定。一家做发动机零部件的企业,公司名称就叫“工贸公司”,一看就是二十多年前的思维——尽管它正在积极研发三种不同的工艺,应对不同的汽车市场。而高真空压铸,取代了焊接,使得工件具有非常好的工艺特性;一家做仪表的目标在“自动化系统集成应用”,远离了物联网服务的风口——尽管它其实不自觉地在走在这条路上,但缺乏软件和服务思维。在现场先进的自动化和移动仓储设备产线上,居然还没有使用MES系统。其中最感到悲哀的是,这些中小企业处于“无脊梁”的状态,没有可借力的地方。他们对高校的技术,几乎都是众口一词的否定,因为那些实验室技术,不要说离规模化、产业化,就是离工程化,还差得很远。中小企业的研发能力,根本无法承接这样的成果,二者隔得太远——只有大型企业的研发胳膊足够长,才能够得到上游的高校吧?而所谓的大院大所往往自己去挣钱,没时间搭理中小企业。那小企业就只剩下依靠自己小打小闹搞技改了。行业共性技术的缺失,犹如被打断的腰。很难再跳龙门,中小企业就会带上“”三三紧箍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