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招,教你初步识别中国古建筑

 yang102 2019-05-15

谈起中国古建筑,绝大部分国人大概会想起故宫、想起自己城市中的寺庙、想起旅行中见过的各种古建筑。殊不知,同样是古建筑,不同时代所反映出的造型、特征却大有不同。

▲唐·佛光寺东大殿/山西五台县。

▲清·太和殿。

本文根据自己实地探访过的超过100处古建筑及读过的相关书籍,和大家分享3招初步识别中国古建筑的方法。

第1招:看屋顶。

唐宋坡度平缓,明清坡度陡峭。

▲唐·南禅寺大殿/山西五台县。建于唐朝中后期(公元782年),为我国现存最早木构古建筑。

唐宋古建筑的屋顶坡度舒缓、出檐深远,建筑给人的视觉感受是舒展、大气的

明清宫殿式建筑,屋顶坡度陡峭,装饰富丽堂皇,视觉上虽稍显笨重,却也更显威仪,具体不妨想想北京故宫给你的印象。

▲清·太和殿。

第2招:看梁、柱。

唐宋融入曲线美;明清大多直来直往。

▲左图为宋式梭柱图,右图为清式柱图。图片翻拍自梁思成先生《中国建筑史》的手绘图。

唐宋古建筑在柱头作收分,做成”梭柱“样式;在梁的两端会做“卷杀“,做成“月梁“样式,使建筑在视觉上富于变化。

明清时,官式建筑的梁、柱,大都是简单的直来直去,会少了些艺术美感。(梭柱、月梁等做法,明清时在长江以南地区,有保留这种唐宋古法。)

▲直梁、月梁的示意图。翻拍自梁思成先生《中国建筑史》的手绘图。

▲唐·佛光寺东大殿的月梁。

▲明清太庙的直梁。

第3招:看斗拱。

唐宋斗拱壮硕、有重要力学作用,明清斗拱则多为装饰。

▲简单地说,「斗拱」是中国古建筑中,外檐柱子上、屋檐下的一组建筑构件。

在这3招中,以看斗拱这1招最为重要,里面又有3个主要诀窍:一是看数目;二是看比例;三是看“昂”。

先看数目

主要是看补间(即相邻两柱子之间)的斗拱数目。唐宋时期,补间斗拱至多2组;明清时期则4到8组都有。

▲建于宋初的晋祠圣母殿,补间只有1组斗拱。

▲南京朝天宫崇圣殿,补间铺作施6组斗拱。

再看比例。

唐宋古建筑整个斗拱结构(1个铺作)的高度可以占到柱身高度的1/3,甚至1/2,而且用材硕大,斗拱每一个构件都发挥着支撑屋顶的力学作用,人站在斗拱下面仰望,能感受到视觉、心灵的震撼。

而明清时,斗拱用材大幅缩小,与柱身高度比已经退到1/5,甚至1/10,不过通过密集的排列,则增加了一种仪式感。除了柱头上的斗拱,补间铺作大多为装饰之用,不起力学作用。

▲五代的福州华林寺正殿(公元964年),斗拱高度约占柱身1/2。

 

▲清末重建的南京朝天宫,斗拱高度仅剩柱身的1/5、1/6。

最后看“昂”。

“昂“原是唐宋建筑中,斗拱上以杠杆作用起到对屋顶支撑作用的斜置构件,到明清则是不起力学作用的装饰。观察昂的真假是初步判断古建筑年代的关键

▲宋式斗拱。翻拍自梁思成先生《中国建筑史》的手绘图。

▲清式斗拱,与上图对比可以明显看出不同,尤其是“昂”这一结构。翻拍自梁思成先生《中国建筑史》的手绘图。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文说的唐宋,是包含唐、辽、宋、金四朝的古建筑,为便于表达,简化为唐宋。

另外,以上所说,仅限于官式古建筑的比较,即宫殿、寺庙等,运用斗拱的抬梁式建筑,民居建筑则有另一番精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