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品味文中描写卖炭老人肖像、心理、动作的语句。 2、感受白居易同情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领会人物形象,把握诗歌所表达的中心。
一、新课导入
补充 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二、教授新课
【初读古诗 读准字音】
正音: 【再读古诗 读准节奏】 明确:七言为主,基本上是二二三,断句根据句意 【三读古诗 理清大意】 质疑:同学间解决疑难语句的大意(预设质疑不多,顺势分享故事补充白居易文风特点:浅白如话,介绍作者) 朗读:“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注意其意思及断句 引导:“可怜”一词的含义,并拓展其意思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怜悯)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李商隐》(可惜)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可爱) 追问:诗中“可怜”是怜悯,卖炭翁哪里让人怜悯呢? 心理描写,“忧炭贱”“愿天寒”六字,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卖炭翁内心的矛盾与心酸。寒冬时节,自己穿着单薄,但为了炭能卖一个好价钱,还希望天更冷些。这无不体现出卖炭翁生活的艰难,着实可怜。 【分析人物 理解情感】 提问:诗中还有哪些词句让你觉得卖炭翁可怜呢?(从人物描写的角度抓关键字词分析,或者从人物形象对比的角度分析) 明确: 1、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动作描写,“伐”“烧”写出了卖炭老人在山高林密、荒无人烟的南山中辛苦劳动的艰辛。 引导读:秋风萧瑟,树叶落尽,
2、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外貌描写,“满面尘灰烟火色”从整体面貌上表现了卖炭翁的辛苦,“两鬓苍苍”“十指黑”两个数量短语,一黑一白的比较,更加突出了卖炭翁的艰辛。 引导读:“烟火色”“苍苍”“黑”,这是诗人用简笔勾勒了卖炭翁生命的颜色,这十个木炭一般乌黑的手指负担着生命的全部期望,为了生存,他已经__________
3、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动作描写,“驾”“碾”“歇”三字,写出了卖炭翁年老体弱,运炭卖力。 引导读:此时此刻,卖炭翁心酸无力。他早起开窗看到________,于是____,此时_______。
4、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心理描写。“一车炭,千余斤”,宫使不懂其中的艰辛,换了“半匹红纱一丈绫”,这不等值的强换,卖炭翁心有怨言却无能为力。
5、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裳儿。 外貌描写,“黄衣使者”“白裳儿”写出了宫使生活滋润,小人之间勾结谋私。神态描写,“翩翩”快活的样子,展现了宫使的得意。
6、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吃牛牵向北。 动作描写,“把”“称”形象地刻画了宫使盛气凌人、仗势欺人的可恶嘴脸。“回”“牵”写出了宫使蛮横无理,强取豪夺的丑陋面孔。 【全诗朗读 体会情感】 提问:卖炭翁伐薪累、烧炭苦,运炭艰辛,还遇到小人作祟,我们不得不哀叹一声“唉”,如何读出这种悲叹呢? 明确:读的时候要声音缓一些,慢一些,才能读出心酸无奈的叹息。(尝试在诗歌前加感叹词“唉”酝酿情绪)
【补充背景 提升情感】 提问:同学们,“宫使”嚣张跋扈,盛气凌人,是不是只有卖炭翁的生活苦上浇油呢? 解读诗歌写作背景 此诗诗人有自注云:“《卖炭翁》,苦宫市也。” 所谓“宫市”,就是宫廷派宦官到市上去购买物品,任意勒索、掠夺。名为“宫市”,实际上是一种公开的掠夺,是一种极其残酷的剥削方式。
提问:宫使嚣张跋扈,盛气凌人,宫市盘剥私肥、勒索掠夺,是谁助长了如此黑暗风气呢? 明确:社会制度 社会环境 追问:黑暗制度下的卖炭翁“可怜”,其他劳动者呢? 明确:诗歌主旨揭露宫市的罪恶及统治阶级的残暴,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的同情。 顺势补充白居易诗歌创作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此文正是揭露当下。 【勾连佳作 升华情感】 引导:有一句话这样说:文学艺术家所表现的不仅仅是自己最真实的情感,而且是他认识到的人类的情感。这不是卖炭翁一个人的悲哀,不是那个时代的悲哀,而是所有底层劳动者的悲哀啊。 难怪杜甫大声疾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难怪白居易创作的《观刈麦》,得到世人共鸣。
推荐阅读:《观刈麦》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