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视界决定孩子的世界 经常有妈妈在后台留言,现在的孩子抗挫折能力太差了,遇到不如意就大哭大闹。 积木搭不好,摔的满地都是;比赛输了,哭闹不止;还没批评他两句,眼泪就下来了…… 如何培养孩子的“抗挫力”?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也是一位有心理咨询师背景的创业妈妈王语华,提炼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执行步骤,希望通过文章记录下来,分享给更多年轻父母。 扫一下就看到啦! “逢输必哭”的娃,怎么解? 文〡王语华 儿子和爷爷在家里的茶几上打乒乓球,最后13:19。儿子输了,趴在沙发上大哭。 爷爷说,“你央求爷爷陪你玩一会儿,输了就哭,以后不陪你玩了。” 儿子哭得更伤心了。 我坐在儿子身旁,抚摸着他的头和背,“宝贝你很伤心是不是?” 他哭着点点头。 我说,“我看到你很伤心,你还很生气,你在生自己的气,是吗?” 他点点头,继续嚎啕大哭。 我说,“那你跟妈妈说几句话好吗?” 他说不要。 我说,“妈妈替你说你的心里话,好吗?” 他点点头。 我开始说了。(我一句他一句,让儿子跟着我重复) 我打球输了,我很伤心! 我生我自己的气! 为什么总是输给爷爷? 我不但生自己的气,我还生爷爷的气! 为什么爷爷不让我赢一次! 我觉得,是乒乓球拍不好! 桌子也不好! 爷爷也不好! 什么都不好! 因为我输了!都怪你们!(儿子重复这说到这句话时,哭声已经小了) 我是小孩,爷爷你该让着我,让我赢一次。 哪怕是假的也好! 我是小孩,你们都要让着我,你们不让着我,我就哭! 爷爷不让我赢,我就哭! 我要哭到你让我赢! 我哭最厉害! 你们谁都哭不过我! 你们不让我赢,我就哭! 我要哭到你们让我赢!(儿子一边说,声音越来越小,一边笑起来) 我问,“还难过吗?还伤心吗?” 儿子抹着眼泪笑着说,“不伤心了,也不难过了,妈妈,你太搞笑了。” 我说,“那你明天再打输了,还哭吗?” 他说不哭了。 儿子看着我说,“妈妈,谢谢你来我家。你选了王子(爸爸),王子(爸爸)选了你。”(妈呀,这孩子好有主人翁精神,一眼看出我是外人) 这件事发生在孩子身上,我们会觉得好可爱,好好笑。 当发生在自己身上时,往往浑然不觉。 一件事情未能如愿时,很多成年人第一反应往往是别人的问题,环境的问题,机会的问题;是别人的错,是父母的错,是同事的错……因为你们,我才如何如何。 因为我们像孩子一样,不想负责,不想为结果负责。 因为负责是很累的,很痛的。 很多人早已成年,心智却远未成熟,好似还活在六七岁的年纪。 不愿负责任的状态,其实就是孩子的状态。 话说回来,为什么那么多成年人内心会停留在这个阶段呢? 看看我们的父母,在我们遇到问题时,给了我们怎样的回应? 我列出了一般家长会用的方式: 1、威胁。 我家爷爷用的方式是威胁,不许哭,你再哭,以后不和你玩了。 爷爷关注的是哭,因为哭让爷爷很难受。所以,爷爷第一反应是阻止让自己不舒服的事情发生,方式是威胁。 于是孩子学到了,威胁的方式。 2、讲道理。 类似“遇到困难不要哭啊”、“男子汉不要哭啊”之类的话。 道理我也讲,“你再练上3个月就超过爷爷了。因为你越来越大,爷爷却越来越老,你总会赢爷爷的。” 可是情绪当中的孩子,根本听不进去。 3、羞辱。 “哭什么哭啊,像个女孩子一样!” “遇到一丁点的事儿就哭,没出息!” 4、嘲笑。 “哈哈,有个小朋友遇到困难就哭鼻子啦,太搞笑啦。” “真是个输不起的人,以后没人跟他玩啦。” 这些话都不陌生吧,反正我从小听着这些话长大的,可是有几个人的心里素质像我这么好呀(自恋一个)! 于是,我们以为这都是方法。然后,用同样的方式对待我们身边的人。 可是,那个当下我们最需要什么呢? 需要有人理解我们的情绪。我输了就是伤心啊,没有什么对错。 需要接纳。接纳此刻的情绪。情绪流动了就不会淤结;情绪平复了,就可以恢复正常智力。 我又用夸张和泛化的方式,把他的错误逻辑演绎出来。 他把输球的责任怪罪到球拍上,我就夸张到桌子、球、爷爷,甚至所有的一切。孩子笑了,因为他其实知道这样是不对的。 有时候我们难过、伤心,不是因为不懂道理,而是就是难过啊,就求个理解。 当不被理解的时候,我们的理智就纠结在这个上面,而忘记了事情本来的目的。 我把输球就哭,夸张到“宝宝哭最厉害”,以后用哭的方式赢得比赛,不让赢就哭。 孩子很快就理解这里面的逻辑错在哪里,也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了。相信他能用愉快的方式记住这个经验。 这些方法不是从哪里学来的,而是我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知:大人如何对我,我就能够做得更好。 难过的时候最需要的是陪伴,然后是走近我,拉一把,或者扶一下,而不是冲过来以爱之名踹一脚。 我们缺的永远不是方法,而是用心。 在生活中,如果你悉心体验,调动所有的感官用心体验,你就会看到一束光...... 把它引入心里,既能照见自己,也能照见孩子。 看到孩子,就能觉醒自己。 看到自己,也能理解孩子。 所以,在我眼中,育儿本身就是一个育己的过程。一份付出,双倍收获。 关于亲子育儿,语姐姐(读者都爱这样称呼她)还有很多独特的见解,例如: 孩子发脾气哭闹时,抱还是不抱好? 父母和孩子该怎么谈赚钱? 别让拖沓的时间偷走孩子的童年(附有趣的时间体验游戏) 站在未来看现在,孩子学什么? 别不当回事儿!那些不起眼的坏情绪,正在毁掉孩子 语姐姐还开了一个”走心聊天“栏目,一对一回复读者的问题哦!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