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宣传都透着一股佛性的这档综艺《忘不了餐厅》却是评分高达九点四,虽然没有引起足以每天挂在热搜上的讨论量,但是也赚足了大批观众的眼泪,因为这档综艺另辟蹊径,并没有找流量鲜肉或者超大牌明星来撑场子,而是只有黄渤带着五个老人开了一个小小的温馨的餐厅来招待客人。 ![]() 这些看起来没有任何特殊地方甚至不具备任何大火因素的综艺,一经播出却是很轻易就戳中了人们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因为这五个老人是一群患有“认知障碍”的,随着年纪的增长,人总会一天天老去,身体也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而“认知障碍”最重要的就是老人的心态和社会活动的锻炼,他们如同初入这个世界的婴儿一样,蹒跚学步,一点一滴地将自己从前的记忆慢慢拾起,让人非常感慨。 “一起来认识下这五位可爱的老人” 但他可不喜欢别人叫他爷爷,听起来太老。 黄渤第一次叫他,他就摆摆手,大嘴一咧,叫我老敏吧。 心算也非常厉害的“卡尔爷爷”小敏叔叔李君沪 (69岁) 书法写得不错的“大桥叔叔”李东桥 (81岁) ▲ 孙丽君阿姨,大家管她叫公主姐姐,年纪是五人帮里最小的。 生活里真的像个小公主。 穿衣服,喜欢蕾丝;房间里呢,也不缺毛茸茸的玩偶和粉色被套。 有那么一点点小傲娇的“公主姐姐”孙丽君 (65岁) ▲ 性格爽朗的“珠珠姨”谭少珠 谭少珠阿姨也很警惕“奶奶”这个称号。 一听到就要调皮地纠正。 (69岁) ▲ 说着一口流利英文的“蒲公英阿姨”胡公英 (79岁) 这些老人都很纯粹,每个人的思想都有着他们那一代人很鲜明的特点,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对待客人温和真诚,虽然彼此都很陌生,但交往却没有疏离,一直非常温馨和自然,这些老人不会像明星一样注意镜头,也不会掩藏自己的真正情绪,他们就是那么真实的坐着自己的事情,像每一个观众家里的老人一样。 听到黄渤说要走一遍服务流程,大大咧咧的老敏立马自告奋勇。 招呼“客人”黄渤喝茶、点单、记单、上菜…… 整个模拟流程,老敏每一步都卡壳。 说是服务员,可老敏像是招呼自家客人,啥都让客人自己来。 坐定,老敏朝他俩大手一挥,喝茶! 点单吧,纸和笔往客人那一递,要吃啥自己写! 菜单忘了拿。 点单笔和纸也忘了揣。 “客人”黄渤吃完,试探性起身。 俩人都走出餐厅了,老敏还是没察觉。 嘴里一个劲地说着:欢迎下次光临~ 里头的厨师和同伴们都笑成了一团。 在珠珠姨的提醒下,老敏恍然大悟,这才追回了“逃单”的客人。 《忘不了餐厅》里的老人忘性大。 但有些东西他们却难以忘掉,耿耿于怀。 比如,自责。 觉得自己怎么就变成了这样,一点事都记不住。 所以忘记了一件事后,总执意要补救回来。 之前忘记要结账的老敏,深刻地记住了自己的失误。 但,又太“深”了一点。 他的第一桌服务对象,是个小伙子,人家点完菜后, 老敏还不放心,生怕别人溜走了。 于是开始了长达半小时的“老敏盯”。 正面盯。 正面盯完后面盯。 后面盯完角落侧盯。 侧面盯完换个侧面盯。 黄渤看不下去,把老敏安排去另一桌服务新来的客人。 人是叫走了,一颗心还悬着。 连给新客人上菜,都要绕远路。 就为能瞅见小伙子。 盯到最后,小伙子都不好意思,起身结账。 只见老敏一个健步跟了过去, 很迅速地把一早就攥在手里的单递了过去。 那张写着菜单的纸,被他揉得又皱又软。 看来真紧张得不行。 同样的还有蒲公英阿姨。 因为把6写成了9,结果给本来点红烧肉的客人,上了一碗油泼面。 黄渤立马安慰她不要紧,让厨师再做一道就行了。 可是她还是不断地愧疚自责。 因为她退休前是个英语老师,认真、严谨、负责。 她还是不能接受自己怎么连一点小事都做不好。 怎么就成了一个“没用的人”。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真是如此,这些老人虽然因为病症记忆在渐渐消退,但是深深刻在他们骨子里的东西却已经成为本能,就像心算超级厉害的小敏爷爷,计算比宋祖儿拿着计算机还要快,曾是妇产科医生的“小公主”,记不清菜名和人名却伸手就能摸出具体的孕期,他们对人保有最初的信任,客人拿走甜品碗不交押金他也相信一定会被送回,包括蒲公英奶奶在与客人的交谈中传达的价值观,让多少人自愧弗如。 黄渤放弃极挑来参加这个综艺,很多人会觉得是一个遗憾,但其实从另一个角度看,黄渤自己的父亲也有这样的“认知障碍”,他现在做的这件事,何尝不是在让自己以后没有遗憾呢?毕竟这样有社会价值和意义的事,是很应该去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基于最大的支持的。 “你可以忘记全世界,我不想忘记你”是节目打出的slogan。 “记忆”是贯穿节目的话题。这是因为认知障碍最初的症状就是患者记忆力和社会能力的衰退。轻度认知障碍与阿尔兹海默症(俗称的老年痴呆)有所不同,患者越早接受治疗,恶化成痴呆的可能性越小,速度越慢。 根据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疾病中心主任贾建平的介绍,目前国内有接近5000万患有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患者。 另外,根据统计结果,国内超过65岁的人群,轻度认知障碍或阿尔兹海默症的患病比例超过10%。在全球范围内,每三秒就会增加一名老年痴呆患者。 这样惊人的患病比例和巨大的患者基数令人惊叹。《忘不了餐厅》记录几位特殊服务生的趣味故事,背后实则是呼吁人们关注患有认知障碍与阿尔兹海默症老人身处的困境:社会对疾病的重视程度不够、大众对老人存在刻板印象、医疗保障制度不完善、社会福利资源短缺、患病老人普遍缺乏精神关爱…… 面对种种困境,《忘不了餐厅》利用影像唤起大众的关注。节目组选择患病老人担任餐厅服务员,一方面可以在服务过程中锻炼老人的思维与表达能力,起到“治疗”效果。另一方面,节目展现出老人面对疾病乐观向上的态度,试图改变大众对患病老人的刻板印象,实现代际间的沟通与理解。 (可爱的老人们与顾客之间的合影) 无论何时,媒介所具备的巨大共情潜力,能够使人们超越创作者的私人表达,迅速引发对公共话题的关注。 在绘本《奶奶好像不一样了》中,作者黛拉以一名小女孩的视角,画出了奶奶患上阿尔兹海默症之后的日常:健忘、身体不协调,失控……女孩渴望奶奶往日的爱,却在陪伴中发现,奶奶成为了那个需要照顾的孩子。 图画旁,也总有小段文字记录着奶奶和自己的故事。 “今天的奶奶不记得我的名字。 有时候,她说不出我是谁。 不过,她还是会看着我微笑。她拥抱我,亲吻我。 在满月的晚上,她会贴着窗户凝视着月亮,就像对着一面镜子。” 绘画与文字间,承载着女孩对奶奶的爱与思念。其实无论是这样绘本、综艺还是纪录片,流露真情的作品只要能引发共情,随之而来的便会是社会大众的关注。 回归到节目本身关注的认知障碍群体,知著君想谈谈患者背后的“超级英雄”——家属。 根据2018年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发布的数据,在美国,阿尔兹海默症是致死排名第六的疾病。2018年,有1610万美国人为阿尔茨海默病或其他失智病人提供无报酬的照护,但美国用于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失智症的花费仍达到2770亿美元。 (图片来源 阿默科技) 随着国内老龄化和少子化的发展,医疗水平的区域差异以及人们对认知障碍疾病重视程度的不同,使得经济落后地区的许多患者仍无法全部确诊,缺乏社会保障。独生子女政策和青年人向大城市的集中流动,更是逐渐形成了“空巢患病老人”的陪护问题。 比如《在人间世》第二季的《往事只能回味》一集,就呈现了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家属的困境。其中有一位85岁患病老人田根娣,来照顾她的不是老人的子女,而是她76岁的弟弟田德昌。为了去医院照顾姐姐,田爷爷只好把患有眼疾的妻子周雪英一个人丢在家。而将姐姐接回家后,患病的姐姐总把自己的弟媳当成“情敌”,引得田德昌老人左右为难。 (病床上的田根娣老人和陪护的弟弟) 其实,即便是陪伴在老人身边的子女,也可能面临不稳定的工作时长压缩陪伴时间的情况,随之而来的“找看护”、“雇保姆”也增添了不少经济成本。 更为关键的是,认知障碍与阿尔兹海默症海默症与陪护与其他疾病不同。患者记忆与社会能力的衰退无法逆转,病情严重后,老人受伤甚至走失的情况时有发生。家属在吸收满满负能量的同时,需要及时调整心态,保障患病老人过上有尊严的晚年生活。 在电影中,带有超能力的超级英雄,总是在危难之际,尽力保卫着世界的安全。而认知障碍与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家属,就是患者的超级英雄——他们就像父母当初陪伴自己走上人生的道路一样,用尽全部的“技能”,也要陪老人走完人生最后的这段路。 面对认知症-照顾者做好这些准备1.了解疾病及照顾知识:认知症协会、医院、卫生所、媒体及相关认知症团体, 2.参加家属支持团体:这是一个家有失智亲人的家属互相交流的团体,在此团体中可学习他人经验、分享新的信息、表达困扰、抒发情绪、获得了解及支持,这团体对认知症照顾者调适照顾压力有很大的帮助,可多多运用。 3.了解相关社会福利:身心障碍福利、老人福利、重大伤病卡等都是可能使用到的社会福利。 4.洽询相关社区照顾资源:如认知症协会、各地认知症协会、家庭照顾者协会、老人福利协会等,日间照顾中心、喘息服务、居家服务、居家护理、护理之家、养护机构、辅具中心、长期照顾管理中心等,不同的单位可提供给您不同的服务。 5.了解自己承担的意愿:照顾父母、配偶不仅是责任而已,更重要的是积极的意愿和承诺。 6.鍜炼体力:照顾工作需要相当的体力,平日就要有规律的运动、均衡的饮食、足够的睡眠,有足够的体力才能胜任照顾工作。 7.寻找支持来源及情绪抒发管道:照顾工作不但耗损体力,同时也耗损心力。 8.设定合理的照顾目标及自我期待:认清自己的能力限度及个性 9.安排喘息时间: 10.与亲人协商照顾责任的分担: 11. 了解父母的期待:在父母意识清醒时,了解其对未来安排的期待,如自己住或和谁住、聘看护或去安养中心、后事安排等等,这任务是不容易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