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年游·朝云漠漠散轻丝》在艺术的想象力上未受训练的,是看不出所以然的,这是周邦彦艺术创造的成功之处...

 mxb08 2019-05-15

朝云漠漠散轻丝,楼阁淡春姿。

柳泣花啼,九街泥重,门外燕飞迟。

而今丽日明金屋,春色在桃枝。

不似当时,小楼冲雨,幽恨两人知。 

——周邦彦少年游·朝云漠漠散轻丝

【注释】
  1. 漠漠:迷蒙广远的样子。轻丝:细雨。

  2. 柳泣花啼:细雨绵绵不断,雨水流下柳花,犹如哭泣落泪。

  3. 九街泥重:街巷泥泞不堪。九街:九陌、九衢,指京师街巷。

  4. 燕飞迟:燕子羽翼被雨水打湿了,飞行艰难。

  5. 金屋:华丽的屋子

  6. 冲雨:冒雨。

  7. 幽恨:藏在心底的愁怨。

【译文】

个逼仄的小楼上,漠漠朝云,轻轻细雨,虽然是春天,但春意并不浓。他们就这样的环境中相会。云低雨密,雨越下越大,大雨把花柳打得一片憔悴,连燕子都因为拖着一身湿毛,飞得十分吃力。两人在如此凄风冷雨的艰难情况下相会,又因为某种缘故不得不分离。小楼连接着阁楼,那是两人约会的处所。但是两人就是冒着春雨,踏着满街泥泞想别离的,他们抱恨而别。

门外的花柳如泣如啼,双飞的燕子艰难的飞行。现在风和日丽,金屋藏娇;桃花在春风中明艳美丽,摇曳多姿,他们现在在这美好的春日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不再像以前那样经历凄风苦雨。回忆起来,那时的小桥冲雨,反倒有别一番滋味。眼前这无忧无虑生活在一起反倒不如当时那种紧张、凄苦、抱恨而别、彼此相思的情景来的意味深长。

【赏析】

这首令词运用现代短篇小说才有的打破时空观念的倒叙和插叙手法,穿插腾挪地向人们诉说自己昔日在汴京的一段爱情经历。所反映的内容十分普通,写法上却有些独特。 

上片所写纯然是追忆以前的恋爱故事,表达内心紧张、凄苦又彼此思念的情感。

“朝云漠漠散轻丝,楼阁淡春姿”。这是当时的活动环境:在一个逼仄的小楼上,漠漠朝云,轻轻细雨,虽然是在春天,但春天的景色并不浓艳,他们就在这样的环境中相会。

“柳泣花啼,九街泥重,门外燕飞迟。”三句说云低雨密,雨越下越大,大雨把花柳打得一片憔悴,连燕子都因为拖着一身湿毛,飞得十分吃力。这是门外所见景色。“泣”与“啼”,使客观物景染上主观情感色彩,“迟”,也是一种主观设想。门外所见这般景色,对门内主人公之会晤,起了一定的烘托作用。两人在如此难堪的情况下会晤,又因为某种缘故,不得不分离。 

下片通过描写两人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词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 

“而今丽日明金屋由。”“而今”二字转说当前,说他们现在已正式同居:金屋藏娇。“丽日明金屋,春色在桃枝。”这十个字,既正面说现在的故事,谓风和日丽,桃花明艳,他们在这样一个美好的环境中生活在一起;同时,这十个字,又兼作比较之用,由眼前的景象联想以前,并进行一番比较。

“不似当时”,这是比较的结果,指出眼前无忧无虑在一起反倒不如当时那种紧张、凄苦、怀恨而别、彼此相思的情景来得意味深长。 

“小楼冲雨,幽恨两人知。”“小楼”应接“楼阁”,那是两人会晤的处所,“雨”照应上片的“泣”、“啼”、“重”、“迟”,点明当时,两人就是冲着春雨,踏着满街泥泞相别离的,而且点明,因为怀恨而别,在他们眼中,门外的花柳才如泣如啼,双飞的燕子也才那么艰难地飞行。

周邦彦的词作描写,仿佛山水画中的人物:一顶箬笠底下两撇胡子,就算一个渔翁;在艺术的想象力上未受训练的,是看不出所以然的。这是周邦彦艺术创造的成功之处。

【作者】

周邦彦(1057年—1121年),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著名词人。

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宋神宗赵顼元丰初,在汴京为太学生,写了一篇《汴都赋》,描述当时汴京盛况,歌颂了新法,受到赵顼的赏识,被提拔为太学正。以后十馀年间,在外飘流,作过庐州(今安徽合肥市)教授、溧水(今江苏省)县令等。宋哲宗赵煦绍圣三年(1096年)以后,又回到汴京,作过国子监主簿、校书郎等官。宋徽宗赵佶时,提举大晟府(最高音乐机关),负责谱制词曲,供奉朝廷。又外调顺昌府、处州等地。后死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 

周邦彦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词派词人所宗。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是公认“负一代词名”的词人,在宋代影响甚大。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