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因斯坦的宗教感情

 自问心如何 2019-05-15

            ――――爱因斯坦有关宗教论述文章索引

吴德余 编辑

编者按 爱因斯坦究竟有没有宗教信仰,他的 “上帝”是谁?是一个由来已久、时不时被撩起、以后还会长期延续的话题。其实爱因斯坦本人对这个问题思考得很多很深,在他生前很多文章、通信、演说中都有专门论说,本索引为方便这个话题的讨论,特从《爱因斯坦文集》中将有关文章名目或原句摘引出来,以方便讨论者引述。《爱因斯坦文集》采用商务印书馆 1976年1月第一版,许良英 范岱年编译(内部发行)的版本。虽然编译者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对爱因斯坦帽以“无知”和“顽固的资产阶级偏见”(《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P203),正因为如此,也许这个版本更具客观性。

摘录的方式是,整篇专题论述仅列文章标题或其中一句一段,某篇文章中有关于本题的原句作摘录。索引按爱因斯坦的写作年代升序排列(有的写作年代难考,只是估计)。虽然通读了这个文集的1-3卷,由于编者的浅陋,未免挂一漏万,也许会招来载驴入黔的好事者所为的非议,也顾不得了。

一、《探索的动机――在普朗克六十岁生日庆祝会上的讲话》

(1918年4月)

(《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 P100-P103)

渴望看到这种先定的和谐(莱布尼兹用语,他说一切“单子”之间,特别是心同物之间,存在着一种预先被永远确定了的和谐)是无穷的毅力和耐心的源泉。??促使人们去做这种工作(指本文提到的“致力于科学中最普遍的问题”---编注)的精神状态是同信仰宗教的人或谈恋爱的人的精神状态相类似的。

二、《我对美国的最初印象》(1921年7月) (《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 P11-P15)

固然,大自然在他们儿女中间并不是平均地分配她的赐物;但是,多

1

谢上帝,得到优厚天赋的人是很多的,而我深信,他们多数过的是淡泊的、不引人注目的生活。

三、《我信仰斯宾诺莎的上帝》(1929年4月) (《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 P243)

我信仰斯宾诺莎的那个在存在事物的有秩序的和谐中显现出来的上帝,而不信仰那个同人类的命运和行为有牵累的上帝。

四、 《关于科学的真理》(1929年) (《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 P245)

(二)科学研究能破除迷信,因为它鼓励人们根据因果关系思考和观察事物。在一切比较高级的科学工作的后背,必定有一种关于世界合理性或者可理解性的信息,这有点象宗教的感情。

(三)同深挚的感情结合在一起的,对经验世界中所显现出来的高超的理性的坚定信仰,这就是我的上帝概念。照通常的说法,这可以叫做“泛神论的”概念。

(四)至于宗教派别的传统,我只能从历史上和心理学上来考察,它们对于我再没有别的意义。

五、《关于实在的本性问题--同泰戈尔的谈话》(1930年7月) (《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 P268-P272)

相信真理是离开人类而存在的,我们这种自然观是不能得到解释或证明的。但是,这是谁也不能缺少的一种信仰--甚至原始人也不可能没有。我们认为真理具有一种超乎人类的客观性,这种离开我们的实在,是我们必不可少的--尽管我们还讲不出它究竟还意味着什么。

六、《我的世界观》(1930年) (《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 P42)

2

我们认识到有某种为我们所不能洞察的东西存在,感觉到那种只能以其最原始的形式为我们感受到的最深奥的理性和最灿烂的美--正是这种认识和这种情感构成了真正的宗教情感。在这个意义上,而且也只是在这个意义上,我才是一个具有深挚的宗教感情的人。我无法想象一个会对自己的创造物加以赏罚的上帝,也无法想象它会有象在我们自己身上所体验到的那样一种意志。我不能也不愿去想象一个人在肉体死亡以后还会继续活着;让那些脆弱的灵魂,由于恐惧或者由于可笑的唯我论,去拿这种思想当宝贝吧!

七、《宗教和科学》(1930年11月)

(《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 P279-P282)

我认为宇宙宗教感情是科学研究的最强有力、最高尚的动机。只有那些作了如此巨大努力,尤其是表现出热忱献身--要是没有这种热忱,就不能在理论科学的开辟性工作中取得成就--的人,才会理解这样一种感情的力量,唯有这种力量,才能作出那种确实是远离直接现实生活的工作。

??

只有献身于同样目的的人,才能深切地体会到究竟是什么鼓励着这些人,并且给他们以力量,使他们不顾无尽的挫折而坚定不移地忠诚于他们的志向。给人以这种力量的,就是宇宙宗教感情。??在我们这个唯物论的时代,只有严肃的科学工作者才是信宗教的人。

八、《论科学》(1931年》

(《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 P284-P286)

相信世界在本质上是有秩序的和可以认识的这一信念,是一切科学工作的基础。这种信念是建立在宗教感情上的。我的宗教感情是对我们的软弱的理性所能达到的不大一部分实在中占优势的那种秩序怀着尊敬的赞赏心情。

九、《科学的宗教精神》(写作年代不详)

3

(《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 P283)

他的宗教感情所采取的形式是对自然规律和谐所感到的狂喜和惊奇,因为这种和谐显示出这样一种高超的理性,同它相比,人类一切有系统的思想和行动都只是它的一种微不足道的反映。??

这样的感情同那种自古以来一切宗教天才着迷的感情无疑是非常相象的。

十、《道德衰败》(1937年10月)

(《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 P149-P150)

一切宗教、艺术和科学都是同一株树的各个分枝。所有这些指向都是为着使人类的生活趋于高尚,把它从单纯的生理上的生存的境界提高,并且把个人导向自由。

十一、《道德和感情》(1938年6月)

(《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 P154-P158)

在人类远远还未成熟以前,也就是还没有面临这样一种普遍的道德态度以前很久,对于生活中危险的恐惧,使得人类想象出种种具有人性的鬼神来,这些鬼神在物理上人是觉察不到的,但是它们有本领使出令人生畏的或者令人欢迎的各种自然力。他们所相信的的那些到处支配着他们的想象的鬼神,是他们按照自己的形象在头脑里制造出来的,但是它们却被赋有超人的本领。这些鬼神就是上帝这一观念的原始形式。

十二、《目标》(1939年5月)

(《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 P173-176)

十三、《科学与宗教》(1940年9月)

(《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 P181-186)

4

??

在我看来,人类精神愈是向前进化,就愈可以肯定地说,通向真正宗教感情的道路,不是对生和死的恐惧,也不是盲目信仰,而是对理性知识的追求。

十四、《客观世界的完备定律及其他--1944年9月7日给M.玻恩的信》 (《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 P413-P415)

十五、《关于哲学和科学问题的谈话(报道)--1945年1月同A.施特恩的谈话》

(《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 P379-P384) ??

可是我们相信,我们需要有一个概念世界来把我们的感觉变成可以为思想所利用的东西。认为我们知觉到这个世界,那是幻想。当我们说我们知觉到这个世界,我们就已经把我们的感觉转化成概念的东西了。我的感觉所给予我们的东西,只是通过一种概念的构造,才能变成一种世界观。因此不能断言可观察世界的后面不存在一个“客观实在”世界,因为这种可观察的世界本身并不存在--也就是说,世界并不是由于我们的感觉给予我们的。

??

在我们这个讲究物质享受的时代,唯有那些具有深挚宗教感情的人才是认真探索的人。

十六、《自述》(1946年)(《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 P1-P42)

“尽管我是没有宗教信仰的(犹太教)双亲的儿子,我还是深深地信仰宗教,但是,这种信仰在我12岁那年就突然终止了。由于读了通俗的科学书籍,我很快就相信,《圣经》里的故事有许多不可能是真实的。”

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