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潮州的凤塘镇,有一个玉窖村,又名大窖畔,居住着谢、周两姓氏。今天我们故事的主人公谢国恩,便是玉窖村的有名人物。 谢国恩,字光哲,号庆堂,潮州市凤塘镇玉窖村人。清嘉庆七年(1803)壬戌科武进士,敕封武列骑尉太学士。 2 谢国恩刚懂事时,坚信自己是个人物。别人习武,不过是为了强身健体,亦或继承师志。而他,白天学射,晚上练力,却是为了练就一身铜皮铁骨,传下一段故事留赠后人。 学射 谢国恩学射极刻苦,无论严寒酷暑,不曾间断,加之他悟性奇佳,自小练箭方法便与众不同。别人是对着死靶子练,他却瞄准活动的目标练射。艺精之时,练法更是令人拍案叫绝。 玉窖村临着一条清澈的小溪,潺潺流水,有成群的鸭子嬉戏。这时候,养鸭人看着谢国恩背着他的弓箭过来了。 “阿爷,我以溪中游水鸭子的眼睛为箭矢,箭出,射不中眼珠,鸭死一只,我赔偿你十只,可好?”谢国恩摸摸背上的弓,眼神里是满满的志在必得。 阿爷心中想:这小子!虽村中一直听说他射箭极好,但要射中游水的鸭子黑豆般大小的眼睛,却是不容易。鸭子一挣扎,必四下逃开,届时射中的,则是鸭身。以一赔十,我岂不是要发财!这便答应他罢! 便说,“但凡你一箭射中了鸭眼,鸭子就成为你的练靶,我便让你白射,一分也不需要索取!” 于是,养鸭人喜形于色,国恩胸有成竹。 “看好了——” 只见他一手拿弓,另一手从箭囊中取箭。 领头的大胖鸭悠闲地在溪中踱着,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谢国恩箭下的目标。 箭在弦上—— “嗖”的一声,箭中大胖鸭,只见它双翅扑腾,随即,鸭头扎入水中,水面荡起波波水圈。 养鸭人赶忙撑船上前,捞起伤鸭,只见众人拍手叫绝!原来,那箭不偏不倚,正中鸭眼! 以移动的物体为目标,不用固定靶子学射的谢国恩至此名扬玉窖,更有其他的慕名的养鸭人,争相要让自家的鸭群给国恩练艺,并以此为殊荣。 练力 除了练箭方法与众不同,谢国恩练力从不间断,至今在玉窖村的进士第,仍然可以看到当年谢国恩为了练力置下的石块。后人的传说中,武进士力大艺高,而这传呼其神的力,是通过日复一日的勤学苦练换来的。 每天晚上,小小的谢国恩站在练功台,双脚开立,深吸一气,躬下腰身,双手提石,石块离地。国恩不知疲倦地重复着这样的动作,从小到十几斤的石头,到三百多斤的石块,它们陪伴着谢国恩度过了刻苦练力的少年时光。 如今练武石静静的伫立在进士第中,今天我们依稀可以看到当年的少年双手提着巨石献技,在人群喝彩声中气定神闲的模样。 3 武进士的由来 清嘉庆七年,英姿青年谢国恩千里迢迢从潮州府的玉窖村赴京赶考。 背上扛的是陪伴他成长的弓箭,身上带着的是乡里乡亲们筹集来的盘缠,胸中怀抱的是父老乡亲们的期待。谢国恩就在众人的不舍和期盼中,踏上了武举之路。 校场之上,他以百步穿杨的神弓手击败了无数举子,箭发一百,九十七支正中红心,余下三支临中,近乎是百发百中的成绩使得看台上的喝彩声不绝于耳,而嘉庆帝龙颜大悦,御笔一批,谢国恩便成了武进士。 同期,一同上京的好友黄仁勇,以“魁星踢斗”的家传绝技夺取了武状元。一个小小的潮州府,不但出了一个技艺绝佳的武进士谢国恩,还出了一个武状元!这下可触发了北方举子的嫉妒和不满。北方举子极不服气,尤其是当时和绅的女婿也参加了此次武举,且败落状元之位。 于是乎,和绅一派党系从中作梗,借着北方武举的情绪爆发,联合众多举子一同联名上书,认定黄仁勇的状元来得不公正不利落,提出要求重新比拼,重选状元。 一时之间,举子联名上书事件迅速发酵,举子们闹得沸沸扬扬,嘉庆皇帝为了平息北方举子的不满,以示公正,便降旨同意他们的要求。武状元一职重新比过。 旨意一出,武状元黄仁勇慌了,主考官八王爷也坐不住了。原来,新科武状元确实来得不那么实在。这是因为,殿试之时,黄仁勇挥动大刀,只见闪闪发光,不见舞刀人影,台下传来阵阵掌声,然而考试将近结束之时,黄仁勇的关刀突然叮当掉地。霎时,他不做多想,飞速用脚踢起地上大刀,双手稳稳接住。 台上皇帝看得惊奇,便问黄仁勇,方才招式所谓何名? 黄仁勇急中生智:此乃家传绝技“魁星踢斗”。 皇帝拍手称赞,当场钦点他为新科武状元。 而今,武状元的名号受到举子挑战,黄仁勇因用脚踢刀,伤脚肿得无法下地,如何能够重新上场? 主考官八王爷心中爱才,若是黄仁勇的伤情隐情泄露,不仅黄仁勇会引发灾祸上身,同期殿试考入的所有举子都会受到牵连,王爷不忍诸多才子枉受牵连,神色艰难。 在这危急关头,智勇双全的武进士谢国恩站出来,说:“杀鸡焉用牛刀,重新比试,我们毋需状元上场……” 主考官八王爷话没听完,早拍案叫绝,连忙上奏天子:“南方举子人才辈出,个个如真金白银,北方举子若不服气,便可让南方武进士与北方武进士中技艺最佳的人再次比试,以服人心。” 嘉庆帝准了,遂令双方各自把看家本领御前再现,重新比试。 比试项目分别为射长跺、步射、马射以及筒射共四场。 校场上,侍卫们已经把箭靶整齐码好。北方武进士和谢国恩分别出场,在距离箭靶一百零五步的地方,他们蹲下、绷弓、箭囊取剑,瞄准红心,剑出—— 两人双双十环中靶!第一场便打为平手。 第二场比试为步射,扎好的稻草人排成一列,以最短时间内射中并击倒稻草人为准。只见箭起,草人落,谢国恩气定神闲打下了十二扎稻草人之时,北方武进士还在拉弓。自小举石练力、射鸭子眼睛的谢国恩,在步射环节以绝对的优势获得了比分。 马射,是要在奔驰的马背上,向指定的目标射箭。不仅要求射者马术要精,握弓要稳,更对射箭的判断力、准确度有着极高的要求。北方的武进士从小在京城长大,而潮州府的谢国恩,却是不如北方举子擅长马背骑射。在这一环节,则由北方武进士取得了优胜。 四场比试,前三场双方打平一次,各优胜一场,于是最后一场的筒射便成了至关重要的一场比拼。 筒射,是用特制的机械装置作为比试的弓箭,筒射的箭比一般的弓箭短,是以长箭一截为四,改制为鞭箭,以鞭状投掷器的鞭筒发射。每次发射一支箭,中者洞贯。筒射考验射者对箭弩的灵活运用。身姿矫健的谢国恩,在与北方武进士的最后一场比拼中,以其快准稳的箭术再次夺得胜利。 至此,在谢国恩和北方最佳技艺的武进士的比拼中,谢国恩又一次以百步穿杨的神技夺魁,由此被敕封为“武列骑尉太学士”,与新科武状元一同游街三日,并由主考官八王爷作陪。 游街之后,谢国恩在京城逗留不久,虽然自身没有受到任命,但却亲身经历了官场的险恶,且和珅一党尚在当权。为了避免身陷囹圄,谢国恩与武状元黄仁勇一同商议,决定以省亲为由,回归故里。 时至今日,玉窖村中的北社,还完好的保存着谢国恩的进士第一座。玉窖村后人在对着练武石讲述起当年谢恩公的传奇之时,脸上无不洋溢着骄傲的笑容。 |
|
来自: 挑燈看劍r7wtm5 > 《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