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伴交往课”,刻不容缓的儿童生命教育课|家长收藏

 jinjier113 2019-05-15

“同伴交往课”,

刻不容缓的儿童生命教育课

文/李兰

2019年5月10日,江西上饶市公安局信州分局发布警情通报:上饶市第五小学一学生家长,因其小孩与受害学生刘某发生纠纷,该家长持刀将刘某刺伤,刘某抢救无效死亡。

多么让人沉痛的“通报”!

近年来,类似因同学之间的矛盾,父母盲目介入而酿成的悲剧不时出现。谴责这些失去理智的父母的同时,我们是否认真思考过,身为父母,究竟要如何面对孩子同伴之间的矛盾?身为父母,要如何承担起“导师”的职责,让孩子学会与同伴交往?

同伴交往有助于提升孩子的认知能力,安定情绪,学会与人相处。一个孩子能不能为同伴所接受,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外貌、学习成绩、性格特点、对同伴的态度等,但不少孩子不为同伴所接受是由于缺乏理解别人的能力和社交技能。

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占据捕捉黄金交往教育契机的“天时”“地利”“人和”。倘若父母能懂一些儿童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就可以很好地担任孩子“同伴交往课”的“第一任老师”。

巧用影响,借力打力

暑假,我和闺蜜都带上女儿去旅行。闺蜜的女儿叫妞妞,比我女儿大三岁。

在一处景区,两个孩子分别买了纪念品,一个坠着小布娃娃的钥匙扣,一个布编的小手链。两个小朋友凑在一起玩得很开心。

突然,妞妞气呼呼地冲过来告状,说:“霸着她的钥匙扣不还,她们约好交换玩两分钟,时间到了一一却反悔了。”

我询问了女儿,她也对两分钟约定“供认不讳”,但在“既定事实”和我的要求下,她死活不肯还。

“妞妞,抢回来!”我“一声令下”。

妞妞扑上去,一把抢过布娃娃,女儿被这劲道扯了个趔趄,“哇——”地哭开了。

“不讲信用,活该被教训!想哭就哭个够!”我毫不留情,扭头走了。

女儿作势“哇”了两声,悻悻然收了声,又去找妞妞玩儿了。从此,她再也没抢别人玩具不还,还学会了游戏前和别人商量,制定规则。

女儿最初并不明白失信于人、霸道专横的后果,大人讲的“道理”也无济于事。妞妞在我的支持下,把布娃娃抢回来,“抢”让女儿感到害怕。这种“害怕”和她的霸道行为之间建立了形象直观的联系,促使她收敛、改正。对于妞妞来说,她也明白了面对无理取闹,可以说“不”。

同伴交往中,孩子的积极行为、消极行为,都可以通过对方的反应得到“反馈”“强化”。“强化”促使孩子形成新的、合宜的交往方式。作为父母,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同伴交往的力量,该放手时敢放手,甚至推波助澜,制造一些“事故”,让孩子循着两股力量去理解他人、认识自己。

巧加强化,训练幽默

春晚的小品《占位子》引爆了大众对孩子座位的关注,座位是否影响学业成绩我们姑且不论。和谁同桌,相处如何,的确会影响孩子在校学习的体验。

很多低年级孩子常常因为“让座”的问题和同桌闹矛盾,女儿也如此。一天,她回家告诉我,说成功解决了这个“世纪难题”。

这天,同桌照旧不让女儿进去,女儿说了几遍“请让一下”,同桌都没有反应,还说自己是外国人,听不懂女儿在说什么。眼看要上课了,女儿灵机一动,用对同桌说:“May l com in?”。同桌一愣,继而哈哈大笑,说:“Come in plese.”女儿进去了。这一天,他们都乐此不彼地扮演“外国人”,用“外国话”来商量进出。

为了强化“幽默”在缓解人际矛盾中的作用,我问女儿:“如果下回他不高兴当说英语的‘外国人’,说他是俄罗斯人,你怎么办?”

“我可以编成‘qing rang yi xia~~’,反正他也不一定懂俄语。”。女儿说。

“如果他不高兴当地球人了,说听不懂地球话,你怎么办?”

“那我就跟他说‘请叮铃让叮铃我叮铃一叮铃下叮铃~~’,用机器人说话的样子说。”

“如果他不高兴当现代人,说听不懂现代话,你怎么办?”

“那我就给他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妈妈,你不用考我了,你放心,我什么话都会说。”女儿笑得直不起腰。

心理学家在进行提升儿童交往技能的研究时曾采用三种方法:

第一,给儿童提供可供选择的方法。

第二,让儿童预料行为结果。

第三,让儿童理解交往现状的原因和结果。

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结果对比,证明这三种方法有助于儿童人际关系能力的提高。在给女儿的这组“练习”中,较好地实践了这三种方法。

巧授机宜,维新“平衡”

中小队委竞选结束,女儿回家告诉我,她落选了,投她票的小朋友很少。女儿说可能是因为她当早读委员“管”小朋友时太厉害了,所以大家不选她。

“你是怎么管的?”我问。

“早读不乖的,我先提醒他,可是他们根本不听,我只有大声吼他们,还把他们的名字记在黑板上,让老师来批评他们。他们这才会听话一点。”女儿愤愤然。

呵,原来问题在这里!

人际交往中,人们都希望交换对自己来说是值得的,不然就无法维持内心的平衡。女儿“管理”遇阻,为了展示威严,便大声呵斥、“狐假虎威”,伙伴们被“高压”,负面情绪当然只能“交换”“拒绝投票”。如何把“消极平衡”置换成“积极平衡”呢?

“妈妈教你一个办法,下回管早读,那些表现不好的,你走到他跟前,用手势提醒他注意。他只要有一点改进,你就大声说‘表扬XXX’,说出他改正的行动,比如双手捧书了,眼睛看到书了,声音洪亮了……再把他的名字大大地写在黑板上,在旁边画一个笑脸,给他点赞。老师来了,你报告老师,请老师大力帮你表扬这些同学。”我面授机宜。

“表现得不乖还得表扬?”女儿不甘心。

“批评他们是帮助他们改正缺点,表扬不也一样吗?方式不同而已。他们开开心心改正错误了,才说明你早读委员管理得好啊,老师会表扬你的!”

女儿终于放下心来。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人在社会交往中,都有着保护自己心理平衡的稳定倾向。当别人对我们有友好的行动,我们也会感到“应该”对别人报以相应的友好回答。这种“应该”会使我们产生一种心理压力,迫使我们对别人也表示出相应的接纳行动。正所谓“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女儿不懂的社会心理学中的“平衡”,由我来转换成具体可操作的的行动措施,“传授”给她。

 儿童个性的发展和社会化过程的实现都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要评定一个儿童的个性特点、社会能力、行为价值也离不开与别人的相互作用。儿童的交往需要指导,如何指导却是一门艺术。我们呼吁父母们不要光顾着急吼吼地让孩子去各种培训班“与题海交往”,慢下来,增设“同伴交往课”,义不容辞地担任起这门课的“首席导师”,通过制造“钳制力量”,安排“实战演习”,转化理论等方法切实提升孩子同伴交往的能力。

(图片搜自“互联网”)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