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妙艳文谭 | 印象里的村落(四)

 风吟楼 2019-05-15
3346432717@qq.com
 ↑关注

◆   印象里的村落(四)

  作者:彭妙艳

传统村寨体现着一个地域的传统文化、建筑艺术和村镇空间格局,反映着村寨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可以说,每一座蕴含传统文化的村落,都是活着的文化遗产,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精髓和空间记忆。

揭阳五千平方公里土地,地形丰富,山地、丘陵、平原兼而有之。营造于不同地形区间的村落,在选址上就有不同的需求,努力寻求与自然和谐的,同时也适合人的生活方式与审美趣味的结合点,总体而言,山村重视山环水抱,藏风聚气;丘陵村落建设重视倚山临水,兼山水之利;平原村落建设重视溪河环绕,良田满眼;海边村落建设则重视背山临海,风慢港深。这些选址的理念经历很长时间的传承和探索,包含着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顺应和选择,既有利于与周边自然要素的巧妙融合,也有利于农业生产和相适应的生活,寄托着天人合一、舒适和乐等美好愿望。

简而言之,揭阳村寨的平面布局,大体采用“三街六巷”的方式,也有以寨心为中心“莲叶”的方式,此外则是“龙船”、“鼎盖”等特殊象形布局,大多数则呈随意组合的散点方式。无论哪一种布局,都是在一定的风水意念支配下营造,表现“喝形组象”的特点,好像“稳涂蟹”、“水中鱼”、“百鸟朝凰”、“飞凤唅书”等,无一不是这样。各种布局当然是由用地自然现状起决定作用,然后以实体建筑附会相应的平面图形,实际上也是“天人合一”的结晶。

这种选址兼顾生态、环境,注重于周围,也着眼于周边的观念与实践,形成了诸如“邹堂后壁,西淇面堂”一类的经典,形成系统的价值认定,只是许多通过风水理论来表述,因而降低了科学性,有待新的解读以提振原有的文化品质。

揭阳传统村寨的基本建筑主体用于村人日常起居的民居,也包括用于教育的私塾书斋,用于祭祀活动的祠堂神庙等。与相邻的闽南地区一样,揭阳习惯于把起居性民居即住宅叫做“厝”,把家叫做“内”。建筑住宅叫“起厝”,购买住宅叫“买厝”。姓氏聚落叫“×厝(以姓而定)”,如“许厝”“张厝”,规模大的宅院叫“大厝”。村中不同方位的住宅区也以方位命名为“×厝”,如“南厝”、“北厝”,残败的住宅叫“破厝”,刚建的住宅叫“新厝”等等。

从明朝末年以后,揭阳的民居建筑完成了以“四点金”为基本格式的厝局,缩小或扩大而有“下山虎”“驷马驱车”等格局体系。

揭阳这些乡土建筑的特征主要为:

(一)以厅堂为中心的对称布局。不论哪一种“厝局”,典型的“四点金”,简式的“下山虎”,复式的“驷马拖车”“百鸟朝凰”等,都有明确的中轴线,以厅堂为中心组织空间,左右对称,主从分明。规模大时则纵向延伸或横向发展;规模更大时,则多厅堂组合,或并列数条轴线,形成多院落组成的大型宅第(如“十八天井”之类)。因为揭阳大小组群式民居都带有祭祖祖先的功能,因而把厅堂放于中心地位显得很重要,厅堂也就成为宅第的表征,这是很多院落称为“××公厅”“××公室”的原因所在。

(二)外部墙体以贝灰三合土夯筑为主。这种以海产贝(蚝)壳为原材料烧制的贝灰为本地特有,因此坚固可达几百年而不倒塌的贝灰三合土墙,是揭阳乡土建筑最显著的特色之一。此外,近海地区也有以蚝壳直接叠砌墙壁而成“蚝壳厝”,花岗岩山区和惠来海滨也以花岗岩石块砌成石墙,也还有部分丘陵地区习惯以“土角”砌成“土角墙”。只有部分明朝或清初遗存的府第式民居,用灰色“清水砖”构砌。内部分隔结构材料则以木材为主。如厅堂与两侧房间以木板分隔;厢房上方以木结构搭建。普通“公厅”只有一间,直接架楹于山墙上,形成硬山式屋顶。只有祠堂、神庙等高级别建筑,才采用梁架支撑屋顶。抬梁、穿斗混合式的“三载五木瓜”是潮式建筑最典型的梁架结构。

(三)丰富生动的屋顶轮廓。由于建筑内部空间起伏较大,双坡式顶上履以青瓦屋面,形成层层叠叠、高低错落的屋顶轮廓;或屋脊由舒展、平缓的曲线向燕尾自然过渡。屋顶一般有高啄的檐身,长龙似的凌空欲飞的雕甍;略为弯曲的屋脊与飞翘的屋角组成优美的曲线,特别是“四垂”与“假四垂”屋面,屋脊飞翘,首尾相接,交错叠映。雍容稳动而又洒脱灵动,别具一种美学趣味。

(四)精巧的木石雕饰。揭阳村寨建筑特别是祠堂、神庙、楼阁等高级别的纪念、祈福场所,都会在前壁饰以精美石雕,在前檐、前厅和中堂,梁架饰以通雕或圆雕的精美木雕,在屋脊饰以灰塑、嵌瓷和彩绘。此类建筑总体呈现富丽堂皇、色彩纷呈的风格,在全国同类建筑中自成体系。

揭阳典型村寨民居建筑主要有着三个类型。府第式是常见的类型之一。因为在乡村出生的人士在考中进士后,大都乐意把政府奖建的“进士第”建在村寨;出仕做官,或致富捐官以后,以官衔、官阶为名的府第,如儒林第、大夫第等,他们也乐意建设在原来出生的乡村里,用以耀祖光宗,福荫亲人与宗人,鼓励、培养教育后一代。像被评为古村落的朱里洋村里有着进士第,评为文化名村的港畔村里有大夫第等,就都是这一类型的遗存。这些府第式大院气势宏伟,平面呈中心对称,是多进深,多空间的纵向组合形式,由下厅、天井、前厅、后轩组成中心序列。进入了大门后就是下厅,下厅两旁有两间下房,前面就是天井,天井两旁有厢房;过天井就是主屋。中间是厅堂,厅一般为面向天井的半开敞式。前厅为祭祖、敬神兼作会客的地方,后厅是内眷起居的地方。厅的左右各有前后两房共四间,俗称大房、后房,是住室和起居间。一般还加后院或两侧火巷,作为厨房、杂间、住房等。

“大厝式”即四点金(或扩大式五间过等)是揭阳传统村寨最常见的民居类型。是最基本、最标准的“大厝”格局。这类乡土建筑虽然不如“府第式”那样有气派,但也是历史上的较有经济实力的人们所建。这种建筑格局通常除了中轴建筑之外,还有双包巷与后包,可以容纳相当人口聚居。“四点金”的简缩版则是“下山虎”“趴狮”之类。

还有相当数量的近代洋楼,大抵为近代华侨住宅。通常以传统“四点金”等格局为基础,加盖钢筋水泥混凝的后楼,或两巷头加盖这类新材料造成的阳台、晒台。登岗朱里洋村等处都有这类建筑存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