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村俗语“男怕孤,女怕寡,狼怕托,狗怕摸”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tjboyue 2019-05-16

语言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男怕孤,女怕寡,狼怕托,狗怕摸”是一句俗语。时间向前推三四十年,这些话人人都懂得。今天再说出来,许多人就不懂了。从这些民谚俗语的逐渐陌生化,可以看出四十年来中国社会的沧桑巨变,以及人民生活的巨大转变。

“男怕孤,女怕寡”,的意义,今天的大多数成年人都能理解。孤,是孤独,寡是没有陪伴。在今天的语境之下,“孤寡”之意,也就是孤独。在中国文化滋养下成长起来的人,大约没有谁会喜欢孤独。所以,男怕孤,女怕寡也不难理解。鳏寡孤独,在中国文化中,是指那些失去依靠,需要照顾的人。男人丧妻,称为“鳏”。所以,在电视剧《父母爱情》中,安杰称老丁为“鳏夫”,指的就是丧偶的男人。“寡”是丧偶的女人,也就是“寡妇”。少而无父,称为“孤”,也就是孤儿。老年丧子,没有人照顾,就是“独”。在“鳏寡孤独”这个词语中,唯有一个“鳏”成为孤僻字。原因很简单,传统社会里,在“鳏寡孤独”这个组合中,只有“鳏”是可以和容易改变的。

男人丧妻,再娶一个,成为续弦,是社会公认,理所应当的。所以,《白鹿原》中的白稼轩,在死了六个老婆之后,他的父亲秉德老汉还是毫不迟疑的为他再娶第七次个。他的人生中做了六次“鳏夫”之后,都很快摆脱了。如果一个女人失去了丈夫,成了寡妇,要摆脱这种身份,可就千难万难了。其它也一样。

因此,“男怕孤,女怕寡”,就很好理解了。也正是因为“男怕孤,女怕寡”,进入现代社会之后。旧的婚姻制度中,压抑人性的方面,被现长社会所抛弃。因此,现代社会中,也就不存在所谓的寡妇了。寡妇的身份可以象以前的“鳏夫”一样,迅速摆脱。再过几十年后,“寡妇”也会像“鳏夫”一样,成为生僻字。不过,孤与寡所包含的孤独之意,仍然存在。所以,“男怕孤,女怕寡”大约不会产生太大理解上的难度。

“狼怕托,狗怕摸”,在今天大约说的人很少了。原因很简单,时移世易,情况不一样了。这里先要说一点,“狼怕托”的“托”是个错别字,正确的应该是“庹”。这是一个古代的长度单位。它是一个人伸展两臂的长度。在这里,“庹”是量词做名词用。指的是一庹长的棍子。以前,农村经常会有狼出没。晚上出门不小心遇上狼的话,如果手里拿着条一庹长的棍子,狼就不敢贸然进攻。这就是“狼怕庹”。狗怕摸,也叫狗怕下蹲。下蹲为了摸石头。如果出门遇到狗的时候,它也会攻击人。狗看见人蹲下拣石头,就会转身逃跑。这个法子今天还适用。笔者居住在城乡结合部,常常到附近村里散步,遇到狗的时候,蹲下身子,不管身边有没有石头,狗都会逃走。

由于时代的变化,现在基本上已经遇不到狼也很少人被狗袭击的事情发生了。所以,遇到被狗追时,蹲下身子拣石头这个诀窍也就不怕人所知了。狗怕下蹲是有前提的。就是它曾被石头打过。有了这个经验,它才会怕。如果没有,这个口诀大约也不会管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