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玉界:春秋战国玉器-宗族社会和封建集权社会权利和社会地位的象征!

 淡淡的茶香_ 2019-05-16

玉壁

    玉壁的含义十分广泛,从远古以来,就有玉壁的制作,玉壁的具体含义最被大家公认的是代表苍天,可以通天,与玉琮有某些相似的用途。玉壁的本意是代表了天、君王、君子、阳面,是宗族社会和封建集权社会权利和社会地位的象征。玉壁有祭祀宗庙的礼器用途,逐渐演变为陪葬、佩带和把玩的艺术品。

    春秋战国玉壁,受沁后整体质变,透底处玉质呈果冻状。手工雕刻,形制明朗,图案清晰爽利。

玉螭凤云纹璧,战国,宽14.2cm,璧径11.5cm。

     此璧为新疆和田白玉制。璧两面各饰勾云纹6周,勾云略凸起,其上再刻阴线成形。璧孔内雕一螭龙,兽身,独角,身侧似有翼,尾长并饰绳纹。璧两侧各雕一凤,长身,头顶出长翎,身下长尾卷垂。

     此玉璧不仅螭龙、凤鸟造型生动,璧表面的纹饰也不同于一般作品,没有采用常见的谷纹、蒲纹、乳丁纹,而是采用了勾云纹,使其与螭龙、凤鸟的搭配更为和谐,且加工精致。目前所见的战国玉璧中此件玉璧最为精致。从样式上判断,此器应是佩挂于人身的大型组佩中部的主要饰件,佩带者应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

玉兽面谷纹璧

     玉兽面谷纹璧,战国晚期,璧径16.5cm,孔径4.8cm,厚0.3cm。1977年安徽省长丰县杨公乡战国墓出土。

    璧玉料呈绿色,因埋藏产生褐色沁。璧较大,略薄,两面饰纹相同。璧外缘和近孔边缘以单阴线为界,中部以两周阴线隔为内、外两区。内区饰谷纹,谷纹微凸起,呈旋状,其上又加阴线旋纹。外区一周饰3组双身兽面纹,兽面较宽,朝向内孔,以细阴线刻出,兽面两侧有伸出的肢体,细而长,似蛇身,交叉盘绕,兽面及兽身的局部以粗而浅的阴线界出。

     这种兽面谷纹璧在战国及汉代墓葬中多有出土,以4组兽面纹者最为常见,兽面多朝向璧的外缘。

玉龙首璜

虎食人纹玉佩

虎形璜(春秋晚期)

虎形佩

虎形饰(春秋晚期)

龙形玉佩

鸟兽纹璜(春秋早期) 

鸟纹环(春秋早期)

人首蛇身饰(春秋早期)

兽面纹饰

兽面纹玉带钩

兽首玉带钩(战国)

兽形玉佩

双龙佩(春秋晚期)

四节佩

玉冲牙(春秋)

玉带钩(战国)

玉人头饰

云纹玉梳

竹节形玛瑙管(战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