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人皆有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仁也;人皆有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义也。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人能充无穿逾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人能充无受尔汝之实,无所往而不为义也。士未可以言而言,是以言餂之也;可以言而不言,是以不言餂之也,是皆穿逾之类也。” 1. 不忍:爱怜。 2. 达:贯彻、延伸。 3. 充:充实、扩大。 4. 胜:尽。 5. 穿:谓穿壁打洞。 6. 逾:谓翻墙越屋,“穿逾”是小偷的行为。 7. 尔汝:尔、汝是上对下或尊对卑的第二人称,如果不是上级或长辈而用这种称谓,就是轻贱,这是人们所不接受的。 8. 铦(tiǎn):挑取。 孟子说:“每个人都有不忍心干的事,把它延伸到所忍心干的事上,便是仁;每个人都有不肯干的事,把它延伸到所肯干的事上,便是义。”人能够扩充不想害人的心,仁便用不尽了;人能扩充不挖洞跳墙的心,义便用不尽了;人能够扩充不受鄙视的言行举止以至所言所行都不会遭到鄙视,那随便到哪里都合于义了。怎样叫做挖洞跳墙呢?譬如一个士人,不可以同他谈论却同他谈论,这是用言语来挑逗他,以便自己取利;可以同他谈论却不同他谈论,这是用沉默来挑逗他以便取利,这些都是属于挖洞跳墙这一类型的。 |
|
来自: chenliwei80 > 《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