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剂学》学习笔记116

 药膳食疗方注释 2019-05-16
各论/第五章,祛暑剂/祛暑剂定义、暑病特点、治法及分类

   祛暑剂从定义来讲,是治疗暑病的方剂。
   总体的适应病证是夏月的暑热证,暑热证它结合有暑病的特点,我们这一章的一类方是香薷散,包括它的附方新加香薷饮,二类方是清暑益气汤,但是如果孤立地讲这两个方,那整个暑病从治法角度的全貌,就不是很清楚,所以以这两个方为重点,但是概括性要讨论一下暑病特点,和它适应的治法。

   首先暑病的特点,
* 一,从性质来讲暑为阳邪,其行炎热,那反映的主要是一种阳热之证。
   所以祛暑清热,是它一个比较基本的治法,由于它性质属于阳热,过去也有归于清热剂范围的。
* 暑病第二个特点,暑多夹湿,暑天特别是到长夏,那往往多夹湿。
   天暑下迫,地湿上蒸,人在气交之中,多为暑病夹湿这个特点,所以祛暑的方,经常要结合一些利湿化湿的药。
* 暑病特点第三个,暑天人们容易贪凉饮冷,也就是说乘凉太过伤寒了,或者过分吃冷的东西,饮冷了,容易受寒,所以暑天反而还多兼夹表寒之证,容易发生,那形成一种寒包火。
   有两种情况,
 @ 一种,没有感受暑热,在暑天感受表寒。
 @ 一种情况,感受暑热又兼夹表寒。
   所以要在祛暑解表上和一般解表不同,有些它特点的一些治法,暑为阳邪,容易伤气阴,所以四个方面,伤气伤阴,所以过去教材在祛暑剂里面,分为四节,
有祛暑清热,
有祛暑利湿,
有祛暑解表,
以及清暑益气,概括为清暑益气养阴。
   现在我们这个教材,就没有细分这个节了,实际上就是把这四个方面体现在里边,暑病治法针对四个特点,产生的四个方面相应的方剂。

   祛暑清热,
   是用了清络饮,清络饮实际上是一张当年宫廷的清凉饮料。你看它用的东西都是新鲜的,你现在要是叫你一下子把这新鲜的六样东西找全还不太容易,有些还不是光是你经济条件好就能解决。都要新鲜的,两张皮,两朵花,两片叶子,加起来是六味药。有祛暑清热的作用。花叶类能够透热,加上芳香的,暑天多湿浊秽浊,兼顾这一特点,这是祛暑清热的代表方。

   祛暑解表,
   我们等会儿要讲的,香薷散和新加香薷散这个附方,这个作为来概括暑病外感特点,和它的治法。

   祛暑利湿,
   是针对暑多夹湿,甚至于有些医家称“暑必夹湿”,当然还是暑多夹湿比较准确,采取既清暑热,又特色在于利水相结合,使暑热之邪从小便排出,基础方象六一散,常用方还包括桂苓甘露饮,实际上桂苓甘露饮就是一个有祛暑清热,清气分热力量较大的“三石”和五苓散、六一散这些的结合,体现出祛暑清热方法,和较强的利水渗湿方法的结合。

   在清暑益气养阴方面,
   以清暑益气汤为代表,既清暑热,又兼顾气阴两伤。

   那这样四个方面的方剂,概括了暑病的治法,那我们这里重点讨论,香薷散为一类方,二类方是清暑益气汤,其余方剂作为三类方。

   治法特点是针对了暑病的病机特点来的,
   作为暑病,暑是六淫之邪,要清透,我们说包括祛暑清热,用药都尽可能要有清透的特点。
   暑病,暑为阳邪,很容易伤气伤阴,所以要及时地照顾气阴,暑为阳邪,暑气通于心,所以要保护心神,伤暑心神病变产生较快,暑多夹湿,要分清暑热和夹湿轻重主次这一特点,这在祛暑剂的概述里面有具体的讨论。
   这里引用的一些话,就针对前面讲治法特点里,古代医家一些看法。
   象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里面提到,
“暑病首用辛凉,继用甘寒,终用甘酸敛津,不必用下”很概括。
   暑病的特点,
* 开始它所谓辛凉,就是要清透,刚才我们讲的清透。
* 暑容易伤津耗气,要甘寒养阴。
* 伤津到一定程度,甘酸敛津,也就是说你益气养阴收敛,就像生脉散治暑病的道理,甘酸,这配伍当中如生脉散。

   《湿热病篇里》面认为“暑伤气阴,以清暑热而益元气,无不应手而效”,也就是说治暑病当中,清暑热,益元气,清暑益气汤本身就包括了益气养阴,兼顾扶正了,效果较好。

   那“治暑之法,清心利小便最好”,这是又强调了夹湿,夹湿问题通过清心利小便,暑热随小便而解,这是前人简要地讲治暑。暑病治法的一些特点。

   对于暑病夹湿,应该说夹湿应该要燥湿,但是不可过于温燥。
   暑病容易伤阴,也不可过于甘润,甘润碍湿,这都是用药的一些特点。
   既要解决问题,又不能太过。兼顾到它的可能产生的一个,或者过温燥伤津,或者过甘润以后滋腻这个不良反应了。这是祛暑剂分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