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子参归经

 张艺丰 2019-05-16

祝你平安

太子参的主治功效、属性归经、用法用量、禁忌和产地

2010-11-26 11:21阅读:3,335

  [源属产地]  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的块根。主产于江苏、安徽、山东等地。生用。

  [药性歌诀]  太子参凉,补而能清,益气养胃,又可生津。

  [属性归经]  甘、微苦,平。属土。还归肺经。          

  [功效主治]  补气生津。主治:脾气虚弱、胃阴不足之食少倦怠、肺虚咳嗽、气阴不足、津伤口渴、心悸失眠、气虚津伤之肺虚燥咳虚热汗多等证的治疗。

  [歌诀译解]  太子参味甘苦,性微寒。既能补脾气,又能养胃阴,补气生津,实为一味清补之品。可治病后虚弱,食少无力,及热病后期,气阴两伤,自汗心悸,烦热口渴等症。

  [药解应用]  本品味甘,归脾经,能补脾气,养胃阴,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故能促进气血生化,而具补气生津之功,主治脾气虚弱、胃阴不足之食少倦怠。其补益脾气之力不及人参、党参,为一清补之品,常配山药、石斛等,治脾虚倦怠,食少纳呆等症。《江苏植物志》:治胃弱消化不良、神经衰弱。《陕西中草药》:治不思饮食。

  本品味甘,归脾肺二经,味甘补益,肺主气,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故能促进气血生化,气能生津,具有益气养阴、生津之功,主治气虚津伤之肺虚燥咳及心悸不眠、虚热汗多。常配北沙参、麦冬等,治气虚肺燥咳嗽。配酸枣仁、五味子等,治气阴两虚之心悸不眠、多汗等症。配石斛、天花粉等,治阴虚津亏口渴等症。《本草再新》:治气虚肺燥,化痰止渴。《饮片新参》:补脾肺元气,止汗,生津,定虚惊。

  用治病后虚弱,食少无力,可与玉竹、山药、扁豆、谷芽同用。用于气阴不足,津伤口渴,常与五味子、酸枣仁、石斛、天花粉、麦冬配伍使用。本品配沙参、麦冬、贝母、桑叶等药,还可用治肺虚燥咳。

  [用法用量] 煎服,10-30g。

  [使用注意]  1、本品虽补力平和,但终为味甘之品,《江苏药材志》云:“凡病有实邪者忌用。”故邪实之证慎用。

  [现代研究]  出自《中国药用植物志》。本品含太子参多糖及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  

  [按] 本品为石竹科植物,与人参不同科属,功效虽似人参,但药力薄弱,须大剂量持续服用,才能见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