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都的百年老店,真的都是“游客店”吗?

 轻风无意 2019-05-16

成都作为联合国认可的“世界美食之都”,饮食文化令世人赞叹。来此寻找美食的游客,当面对着“乱花渐欲迷人眼”的饮食店,想必也很纠结,怎生才能“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有些人会说:“龙抄手、陈麻婆、夫妻肺片,没吃过这些名店,怎能算作来过成都?”,另一些人却高呼反对:“这些店都是骗骗游客的,还得问本地人才靠谱!”

成都的游客店,真的这么坑吗?这次来成都,我还真的开展了一场“游客店”之旅。


从名店到名吃

成都小吃有个特点:一家餐饮店做出了名,久而久之人们便直接以店名来指代菜品。例如,几乎每家川菜馆里都卖夫妻肺片,但其实这现象就类似于所有快餐店一起公然开卖“肯德基原味鸡”。

类似菜品比比皆是,随口便能举出十几道菜,或者说十几家店:麻婆豆腐、龙抄手、赖汤圆、钟水饺、韩包子、谭豆花、张鸭子、邹鲢鱼、张老二凉粉、老妈蹄花、二姐兔丁……

成都的百年老店,真的都是“游客店”吗?

如今,这些声名显赫的店铺,大都已是数十年乃至百岁高龄,经过时代的沧桑巨变,十之八九都已收归国有。与上海的杏花楼、北京的聚德华天等类似,成都的老字号餐企皆归由成都市饮食公司统一管理,正在经营的连带暂且休业的,共23家。


抱团取暖,真的会更暖吗?

统一管理的优势在于方便企业之间抱团合作、开展联动。对于时间有限的游客,能在单一家店里同时将四川名小吃“一网打尽”,是很有吸引力的卖点。

但如此一来,店家特色也随之被抹杀殆尽。无论店名叫“龙抄手”还是“钟水饺”,除了那块招牌之外,并没什么实质差别。而且,追求了高大全,便无法像创业之初那般钻研单一技术,势必日渐泯然众人。

成都的百年老店,真的都是“游客店”吗?

尽管对成都国营老字号的诟病由来已久,但不可否认众人拾柴火焰高,成都市饮食公司旗下多家餐企的独门技艺,都成功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化地梳理、承续传统技艺,毕竟是大功一件。

况且,尽管统一管理的国营老店也被统一盖上“游客店”的章,但落到具体店家,毕竟仍是独立运营,实际水准也各有优劣,其实也并不都那么糟糕,某些甚至还深受本地食客的欢迎。

每个人对饮食的理解与偏好不同,要评价一家店,“口尝为实,耳听为虚”。此次去成都,除了以“邹鲢鱼”闻名的带江草堂因时间关系未能成行外,我将剩余7家获得市级非遗的老字号餐饮企业都走了一遭。以下便附上实地探店报告。


龙抄手

成都老字号口碑不佳的锅,龙抄手称得上“首功”。这家小吃店自1941年做抄手(馄饨)起家至今,不仅在春熙路这黄金地段盖了座四层大厦,更率先推出“成都小吃套餐”,能一次吃遍十几种最有名的川味小吃,简直是天生的旅游团定点单位

成都的百年老店,真的都是“游客店”吗?

虽说小吃套餐确实带来良好的经济收益,但或许是开展得过早,加上国营体制在新市场环境下的滞后,导致品质实在一言难尽。前几年去成都旅游时,当地朋友招待我们吃过,感觉就是普通连锁快餐店的水准,虽不至于难吃到炸,但实在没什么特别之处。

成都的百年老店,真的都是“游客店”吗?

此次来蓉,因计划多跑几家店,便只单点了两种抄手。原汤抄手依然平庸至极:号称用鸡、鸭、猪蹄、棒骨吊出的原汤空有白浊的色泽,却无应有的鲜浓滋味;抄手肉馅质地松散,肉味平平无奇,仅有其中姜味算是不多的亮点。

成都的百年老店,真的都是“游客店”吗?

红油抄手虽只是在原汤抄手的基础上加了勺红油,但总体感觉更好一些。微辣的调味并未喧宾夺主,反而吊起了汤的鲜味,且红油令抄手皮滑润了几分,加之更浓郁的葱香,与馅料中的生姜彼此协调。


赖汤圆

赖汤圆是始创于1894年的老牌汤圆店,算得上成都小吃的“甜食担当”。但如今的境地却有些尴尬,论品质无过人之处,论经营又比不上龙抄手的红火,仅在总府路上有间狭小的门面。

成都的百年老店,真的都是“游客店”吗?

或许是甜品的特性使然,更多需依托于“正餐”食物。对照同样做汤圆起家的宁波“缸鸭狗”,纵然速冻汤圆销售业绩可喜,实体店却仍需不断引入小吃乃至菜品,日渐淡化汤圆的主导地位。独立经营尚可及时转型,但似赖汤圆这般被归入大集团门下,便只能“身世浮沉雨打萍”了。

成都的百年老店,真的都是“游客店”吗?

其实赖汤圆的水准还是相当扎实的,大体上同宁波汤圆较为类似。糯米相当软滑,应是水分含量较高的缘故;芝麻馅里加了花生,相当精彩;芝麻味与猪油味则比黑洋酥来得淡一些,也没那么甜腻;夏季推荐醪糟汤圆,醪糟(酒酿)微酸,同甜馅巧妙平衡。


钟水饺

创始于1893年的钟水饺起初发迹于荔枝巷,人称“荔枝巷钟水饺”。如今总店搬迁到人民公园里的紫薇阁,旁边即是历史悠久的鹤鸣茶社,因此常年人头攒动。这里同龙抄手、赖汤圆一样,都能品尝到多款成都名小吃,菜单多少有些雷同,没有突出自家特色

成都的百年老店,真的都是“游客店”吗?

据说钟水饺是由一群经验丰富的老员工自主打理的,因此品质会比彻底游客店化的龙抄手要好一些。他家的调味确有独到之处,配方显然经过千锤百炼,总体呈浓重的甜辣味,蒜泥也下得极重,衬托出猪肉馅的鲜味,川味强烈,酣爽淋漓。

成都的百年老店,真的都是“游客店”吗?

然而,包饺子的技术却落了下乘,实在有些粗糙,有几枚饺子甚至都没完全封上口,羞涩地露出肉馅。还是希望能更认真地对待自家的招牌食物,别浪费了这个好市口,更别辱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荣誉。


夫妻肺片

从来都很爱吃夫妻肺片,几乎每次吃川菜都会点,这次终于有机会品尝原版配方。“夫妻肺片”总店位于总府路上,紧挨着赖汤圆。如果不怕麻烦,建议吃完肺片后,再去隔壁来碗汤圆结尾。

成都的百年老店,真的都是“游客店”吗?

由于是一人食,只选择了小份;但其实这要价38元的“小份肺片”,抵得上海的标准例盘大小,足够三、四人一同分享。

成都的百年老店,真的都是“游客店”吗?

借用夫妻肺片创始人郭朝华的经验总结,来介绍他家的产品吧:

“牛杂应是牛肚白嫩、心舌淡红、牛肉殷红、头皮黄亮,开片要薄而均匀、形整规矩,调拌时,先在盘中放些嫩芹菜节子打底,用红油辣子、花椒面、芝麻、复制酱油、卤汁等调料拌和,现吃现拌,形成色彩丰富、红亮艳丽、辣麻多滋、鲜香滋润的风味特色。”

成都的百年老店,真的都是“游客店”吗?

尽管实际的体验,或许排不上我所吃过的最美味的夫妻肺片;但他家今日的出品,已充分表现出创始人所提出的风味类型与街头小吃本色,作为“非遗传承单位”也足够有说服力。


陈麻婆豆腐店

无论中外,但凡对川菜有基本认知的人,就没有不知道麻婆豆腐的。有赖于陈健民父子的推广,麻婆豆腐在日本大受欢迎,几乎称得上国民料理。而追本溯源,这道名菜的创始人,同样姓陈,人称“陈麻婆”。

成都的百年老店,真的都是“游客店”吗?

始创于1862年的陈麻婆豆腐店,虽屡经变迁,前几年甚至遭逢火灾,又有不少关于其品质下滑的质疑,但毫无疑问他家依然是一众成都老字号里的头牌。成都市饮食公司似乎也有把他家打造为旗舰店的意愿,不仅装潢格外用心,店内更处处体现与麻婆豆腐历史文化有关的细节。

成都的百年老店,真的都是“游客店”吗?

麻婆豆腐蜚声国际,来此打卡的不止国内食客,亦有不少国际友人。邻桌的外国小哥,边吃边擦拭汗涕,一面还不住咳嗽,每吃一口都要缓上好久,却就是不愿放弃吃完一盘豆腐的执念。我不禁好奇,他到底是在享受,还是诧异“为什么中国人要这么折磨自己”呢?

成都的百年老店,真的都是“游客店”吗?

我的吃辣能力当然比老外强些,却也觉得陈麻婆豆腐着重强调了麻与辣,蒜叶和豆瓣酱的香气却弱了点。眼见豆腐泡在一汪红油里,红得发亮,入口第一反应也确实很辣;但很快便被如蜂鸣报警的“嗡”占据,舌头不断地震颤。牛肉糜吃来有些发苦,应是花椒面作祟,品尝前务必拌匀。


耗子洞鸭店

“耗子洞”是个奇怪的名字,其实这指的是该店创业之初所处的一条小巷,如耗子洞一般狭窄。该店一般有两个称谓,“耗子洞鸭店”如今是官方名称,也有人根据创始人姓氏而称作“张鸭子”。

成都的百年老店,真的都是“游客店”吗?

虽是享誉国内外的老字号,张鸭子眼下却以服务街坊邻里为主,游客反倒不是很多。大抵因为菜品实诚、价格适中,吸引了不少打工一族,过来简单吃些快捷的饭菜,颇有些大众食堂的氛围

成都的百年老店,真的都是“游客店”吗?

张鸭子的首本名菜是樟茶鸭,此外烤鸭、盐水鸭、甜皮鸭等同样不俗,足可凑出“全鸭席”。虽以鸭肴著称,但其实张鸭子的非遗技艺称作“耗子洞腌卤传统制作技艺”,故此也有不少人特地来此外卖卤菜。

成都的百年老店,真的都是“游客店”吗?

顾名思义,樟茶鸭是用樟树叶与花茶来熏制的鸭肉,肉色紧致呈粉红色,有些腊鸭的感觉,散发出令人食欲大开的樟茶熏香。不过吃来略咸,下饭最佳。


盘飧市

建于1925年的盘飧市(sūn)取名自杜甫名句“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是成都最著名的卤菜名店。此次前往的7家非遗食店中,盘飧市无论环境还是食物品质,都是最出色的一家

成都的百年老店,真的都是“游客店”吗?

如果想把盘飧市的招牌美食一次尝遍,可选择卤味拼盘,当地人简称“卤拼”。包括太白酱肉、卤排骨、卤兔腿、卤鸭掌、卤鸭心、卤豆腐干等。并非想象的川式麻辣风味,而是总体秉持原味主义,以复合香料带来一种类似熏腊的奇妙香气,蘸辣椒面食用。

成都的百年老店,真的都是“游客店”吗?

与其他老字号名店不同,座上除我之外,全都操着一口四川话。有几位老哥们相约而来,自带上好白酒,点上一碟卤拼,向服务员道谢甚至还双手抱拳,这“大口喝酒、大块吃肉”的豪迈劲,活像武侠小说里的江湖好汉!


成都老字号应何去何从?

龙抄手、赖汤圆、钟水饺三家,作为最易普及和复制的小吃,“顺理成章”地成为最没特色、品质最寻常的三家。唯一的优点,是能在一家门店里尝遍所有代表性的成都小吃,适合时间有限的外来游客——既然是“游客店”,说明契合了游客的需求,这并没什么错。

成都的百年老店,真的都是“游客店”吗?

夫妻肺片与陈麻婆豆腐店,座上食客虽同样以游客为主,却依然能保持稳定的品质。纵观整个川菜行当,或许称不上最高品质的夫妻肺片与麻婆豆腐,但毕竟很大限度地保留了地道、传统的做法与风格,配得上“非遗传承单位”的名头。

盘飧市和张鸭子这两家腌卤店,则凭借稳定优异的卤菜水准,得到大量本地食客的欢迎,盘飧市的水准和定位都更高一筹。只可惜,由于龙、赖、钟这“游客店御三家”太过拖后腿,连带大家一说起成都的国营老字号便连连摇头,算是被猪队友坑了一把。

来自上海的我,对成都老字号的现状感同身受。小绍兴、鲜得来、大壶春、沈大成等一众沪上老字号,如今皆划归于杏花楼集团旗下统一管理,同样被不少本地食客鄙视为不争气的“游客店”。

但这些年来,杏花楼集团逐渐有了新气象,在整合旗下品牌、抱团竞争之余,亦并非“一刀切”地将所有商家统合管理,而是根据产业特性、品牌定位,实行差异化的发展路线:例如“老正兴”与“大壶春”都获得《米其林指南》的认可,“鲜得来”成为颇具老上海情怀的专业炸物店,“杏花楼”更凭借创新口味的青团成了“网红店”。

成都的百年老店,真的都是“游客店”吗?

成都市饮食公司同样应对旗下企业寻找恰当的品牌形象,制定有效的发展策略,进一步优化特色产品。目前盘飧市主打卤味产品,陈麻婆豆腐店从多维度来宣传麻婆豆腐的文化,皆是相当成功的案例。希望龙抄手等小吃店,也能迎头赶上,别让“非遗传承”成为一纸空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