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实际上是针刺和艾灸的统称,因为都是中医重要的医疗手段,故经常并用。 有的朋友可能要问了,那是不是在治疗过程中同时进行更好呢?这样岂不起事半功倍?这就是咱们今天要讨论的话题。 现在在一些医院的中医理疗科和一些养生馆,经常会看到这种针灸同时进行的现象,就是在针尾上捻点艾绒,或者插个小艾条,也叫温针灸,因具有温通经脉,行气活血的作用,广受人们欢迎。 正规医院还好,像一些私人诊所和养生机构为了利益最大化,不分青红皂白,不辨寒热虚实,上来直接就温针灸。不明就里的朋友可能会觉得很新颖,很有意思,这样来的快,不耽误事,在这里,小医奉劝一句,别拿自己的身体开玩笑。 患者在同一时间内同时享受两种医疗服务,医生在同一时间内同时收取两种医疗费用,不多说了,只能说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最推崇针法灸法同用的当属杨继洲了,在其著作《针灸大成》里,多处体现其思想。 如“胜玉歌”谓“胜玉歌兮不虚言,此是杨家真秘传,或针或灸依法语,补泻迎随随手捻。”在医案中有15例是针灸同时进行的。 当然了,有正方就又有反方 明代楼英《医学纲目》明确提出,针灸不可同时用,针而不灸,灸而不针, 现代医家周楣声《灸绳》提出,不宜针灸同用,或针后加灸。 都是针灸界的大佬,到底该相信谁? 自古在学术思想上就是百家争鸣的这么一种状态,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都是引经据典,大量临床医案。 前人的思想固然经过时间和实践的检验,但也不能盲从,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到底哪个说的更准确一些,咱们以现代科技的实验数据为准,没毛病。 通过大量疗效主观对比、以及腺苷和三磷酸腺苷的代谢浓度、激活与兴奋、肥大细胞脱颗粒度、组胺5-羟色胺释放等方面综合分析。 不管你是针后灸或者灸后针还是针灸同时进行,最后效果或多或少都会抵消一部分,不如单纯的针刺或者艾灸效果更好。也就是,这个钱你白花了。 这让我想起了针刺的时间最好在30分钟左右为宜,时间过短的话效果达不到,时间过长的话起了反作用,得不偿失,反而会弄巧成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