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1、喷子走开,2、纯探讨贴,不提供任何处方建议。 接触中医确实是没办法的事。 十几年前,孩子四五岁,经常感冒,感冒就到医院,到医院就打吊瓶,打了吊瓶上午退烧,下午就又开始发烧,有两次是半夜发烧叫的120去的,最后一次还真是医生问我带了多少钱,具体给我剩了多少我忘了,但是我记得回家后发现出门没带钥匙,叫的开锁公司。 有一次,带着单位发的新华书店儿童节购书卡,看到一本《中医基础》就买下了,上班没事就当闲书看。 其实当时我爱人一到春天就嗓子不好,咳黄痰带血,她说从小时候就有,于是我就按图索骥,发现有两个方很对症,一个是“桑菊饮”,另一个是“银翘散”,于是按照书中剂量抓药“桑菊饮”,当时也没熬,就用保温杯泡了然后喝,喝后感觉基本好了,那是十几年前,一副药不到一块钱七毛多钱,现在要五六块了。 当时忘了孩子怎么喝上这个药的,反正是感冒,还是发烧,这个药有点苦,还有个异味,孩子不愿意喝,我就逼着喝,好歹喝了一杯,喝了后孩子睡觉了,睡觉后就出了很多汗,当时也没在意,但是醒来后就退烧了。 这个时候其实对中药中医也是没办法,大人试了没事就用了,还有挺有效果。 对于感冒有两种基本类型,冷与热,当时不懂,有时候感觉孩子感冒了就用姜枣葱白熬汤,然后再泡桑菊饮喝,基本发现苗头立马就好! 记得一年冬天,孩子感冒喝药也控制不了,就去了当地的中医院,想让中医开个方子,但是去了还是西医套路,还让做x胸透,心里一万个鄙视,就回家了,记得那是个冬天的星期天下午,孩子一病自己就成了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于是我就考虑这个病,黄痰低烧呼出臭气,符合桑菊饮症状,就加大剂量给孩子喝药,也是半个小时后开始出汗,出完汗后还有点烧,就再喝,也是半个小时出汗,好了。 这一次我对桑菊饮对感冒的治疗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是属于风温型的感冒,黄痰黄鼻涕舌苔发黄,发烧喝还会出汗,出透汗就好了,这个汗粘糊糊的,出汗前身体发烫,但是前额没感觉变化,我用手背接触前额判断发烧程度,我一般就提前准备干毛巾擦汗,但出汗时不揭开被子,有时候喝了药后能感觉烫,但是出不来汗,我就再喝。最近一次就是小孩(二胎)喝了三次,从晚上十点,一直到早晨四五点钟才出汗,上班路上给我打电话,一听声音铿锵有力劲头十足,病好了。 第二个小孩是从百日感冒那次就开始喝这个药,当时孩子小,灌到奶瓶里就胡乱喂下去了,也是出汗就好了。实话说,第一个孩子娇贵,进口奶粉喝了三年,爷爷奶奶伺候着,第二个孩子全自己带,皮实,百日前后就烂面条鸡蛋糊之类的开始了,连国产奶粉买了一包没喝完就扔在一边了。 有一年五一之前在外地出差洗了个澡,好家伙,回家第二天就感觉嗓子肿痛,一大块一大块黄痰咳出来,还带脓血的那一种,于是就桑菊饮,用暖瓶泡,半个小时后就喝,喝完了就睡觉,这时候话都说不出来,就这样三天就基本治好了。 以后用桑菊饮治疗过两个感冒半个月不好的,打吊瓶也不好,一个是二姐夫,一个是对象认识的作家(叫什么雁),啥望闻问切直接电话告诉配方,抓药喝了出汗就好了。 在以后看的中医书与医案就多了,对疾病的判断更加有经验,有一次读了山西名医李汉卿的书学到鉴别寒热的方法,还有北京医科大学的刘渡舟的医案,鉴别冷热主要看小便是否发黄,还有喜欢喝凉水还是热水。 这个病对于扁桃体发炎的也很见效,那是治疗一个校友七八年顽固性头痛,她说扁桃体发炎,我就让她喝桑菊饮,三四天就好了,顽固性头痛治疗另讲。 这个药不需要熬,暖瓶或保温杯之类的开水泡半小时就行,里面有薄荷菊花之类轻轻上扬容易挥发,泡要好一些,不过要用保温杯之类的,不然药物成分泡不出来,治疗无效。 “桑菊饮”出自吴鞠通的《温病条辨》,原方原量。 百度了一下吴鞠通的资料,他人家是迫于无奈学医从医,同感同感! 以上内容为用户在观察者网风闻社区上传并发布,仅代表发帖用户观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