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昼夜百刻,人气在人身中的营运,日行一周天刻数的方法。是六微旨玄珠密语中的一篇文章,我们只能复制它。用来说明证实,人气日行一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是真实的。说明了诊脉是把人,气血行的刻数合到日月星辰缠度的天度上。共行36乘以28为1008分。这种天度的计算,已经用到了预测学《奇门遁甲》的易经中的知识里,论理的方式也是从一年的大寒日开始,备历了阴遁、阳遁进退十八盘的使用,在《王冰医学全书》的《天元玉册卷之十三》中早已说的非常细致。
人气行810丈。13500息,通用计法为行八百一十丈。一昼夜有一百刻。假设以二十八星围成的天周为准,相当于在二十八个星宿中行完了五十周。 (人气行完二十八星的一颗星星的时间,为三十六分,计一千单八分,每一周计一十六丈二尺。) 法则中说用100刻除以28,得3,余28分之16,即3又7分之4。 也就是先在二十八内减一十二个时辰,而后相减停。除分母一十六,次除分子二十八,相减各得四。以先除二十八,得七为分母,次除一十六,得四为分子,当时间累加过分母者为一刻。每一舍得三又七分之四分刻,每一舍得三十六分,计一千单八分。昼夜共五十周,每一周计一十六丈二尺,五十周计八百一十丈,计一万三千五百息数也。 在推昼夜百刻,人气在人身中的营运,日行一周天刻数的求法中,完全纳入到了五运六气的运转中。法则中用到了,以二十八星辰为宇宙的一个天体,代替五运,五脏;用到了以太阳系日月五星为宇宙的一个天体,代替了三阴三阳的六经脉;用到了以北斗七星为准,所指的方向定出气行多少度的一个天体,代替了气血営卫,为行多少天。把太阳带领着地球五大行星顺着二十八星运动,经过二十八星团,一个星团又一个星团的时间,用36分的时间计算,叫一舍,为一年。以北斗七星指向 角亢抵房心尾箕这七星的一方定为东方,论方向。论一日气,都以北斗七星走过一度为一天,一天为100刻,一天有12个时辰,一个时辰为8刻20分的时间来说明五运六气的运转;说明时间;说明气血的流动;说明人气血的寒热。把三个天体合到一起,论五运六气的运转,论天人合一。在社会实践中,这是古人的一大发明,也是非常新鲜的事情。但是它记录了时间运行的轨迹。人的气血流注到何经脉,完全又应合了它。当然这是西医没有办法接受的知识,也是中医没有想到的理论基础。所以一谈起病情,都不是从何日气、在何条经脉上论病,总是指鹿为马,滔滔不绝的谈论他们所知道的病情。从来都不是按照《黄帝内经》说的气血行到何经脉论病。 (一 )日行一舍,从水下一刻人气行尽了北方七宿开始。 日行一舍 为日气行第一截段的时间,(36分,)在日气的营运中只计余数,三刻又七分之四刻就够了。因为一日只有100刻的时间,不用 “分”的单位来 计算。气的运行方式同年气的运行方式一样。(即书中说的“日同年”) 在水下一刻时,气行至足太阳丙寅刻时处,为始于甲子少阴经; 水下二刻行至足少阳戊寅处,为至甲戌太阴经; 三刻行至足阳明庚寅处,为行至甲申少阳经; 四刻行至足厥阴壬寅处,为行至壬寅阳明太阴经; 五刻行甲辰气位为少阴经; 六刻行足厥阴壬寅,为行至足厥阴经,为行至甲午阳明经的中气。 日行二舍,七刻人气行手太阳丙寅的少阴经;八刻行手少阳戊寅的太阴经;九刻行手阳明庚寅的少阳经,血气周于身三度,计七十二分,长五十七丈八尺五寸,计一千二百一十五息。 日行三舍,十刻 -------------------------------------------------------------------------------------------。查看“推昼夜百刻”原文。 (二) 日行七舍,二十五刻人气行尽辰时东方七宿,入阴分,此时血气难交也。 (三)日行十四舍,五十刻人气行尽未时南方七宿,入阴分,此时血气难交也。 (四)日行二十一舍,漏水下七十五刻人气行尽戌时西方七宿,入阴分。 日行二十八舍,为在一日的时间里行二十八处定位的时间。漏水下百刻,人气行足阳明,血气行周身五十遍,计一千单八分,长八百一十丈,计一万三千五百息。 以上这些人气的运行,都要用六十甲子表中的干支演示了出来。 用六十甲子推日气营运
甲子、乙丑、丙寅1刻太阳、丁卯、戊辰、已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甲辰5刻厥阴、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已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一个时辰有八刻20分的时间。在甲日平旦寅时开始,人的气血在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即6刻的时间里,就流过六处,交在了六条经脉中论寒热。人的气血在流动中,以天干为名,命气处,以气处为准,论见到气血流到了何条经脉,而且也看到了气血是流到了经脉的初段,中间,末端。然后再以流到的经脉上论阴阳寒热的大小和盛衰。六气皆然。从这里可以看出,把肺经脉,固定在寅时是错误的,一个时辰认为是一条固定的经脉也是完全错的。论五运六气的运转,论诊脉,都不能妄顾气血的真实流动而瞎说。 注意,甲子表中的每一甲,都为一条经脉。在时令,中气的时间里,天气是下降的,天枢之下从足经脉开始;在时令节气的时间里,地气是上升的,天枢之上从手的经脉开始。不管是气血流到何节、气,何日,何时辰,何气处,何条经脉,用法于阴阳,合于天光的办法,都能进行天人合一,都能把人的气血与五运六气合到一起,从而知道它,见到它。气血再往下流动的时间里,都是按照这种道理流动着,转注着,周而复始的重复着。如水下第七刻。还是照着甲子表,要先以天干名命。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已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丁卯时,日行二舍,七刻,人气行至手太阳丙寅在手少阴经;八刻,行至戊寅手少阳在手太阴经;九刻,行至庚寅手阳明在手少阳经,血气周于身三度,计七十二分,长五十七丈八尺五寸,计一千二百一十五息。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已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已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看上表 ,丁卯时,日行三舍,一十刻,人气行至甲寅手太阴在手厥阴经,十一刻,行至甲辰在手少阴,十二刻,行至壬寅手厥阴在手阳明经,十三刻,行太阳足太阳在足少阴经,血气周于身五度,计一百八分,长八十六丈七尺一寸,计一千七百五十五息。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已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已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看上表,丁卯时,日行四舍,十四刻,人气行至戊寅足少阳在足太阴经,十五刻,行至庚寅足阳明在足少阳经,十六刻行甲寅足太阴在足厥阴经,血气周于身七度,计一百四十四分,长一百一十五丈七尺一寸,计二千一百六十息。 戊辰时辰,日行五舍,十七刻,人气行至壬寅足厥阴在足阳明经。十八刻,行在丙寅手太阳的少阴经;十九刻,行至戊寅手少阳在手太阴经;二十刻,行至庚寅手阳明的少阳经,血气周于身八度,计一百八十分,长一百四十四丈六尺四寸,计二千七百息。 戊辰时辰,日行六舍,二十一刻人气行手太阴,二十二刻人气行手少阴,二十三刻行手厥阴,血气周于身一十度,计二百一十六分,长一百七十三丈五尺七寸,计三千二百四十息。 当人的气血同步与五运六气同时行到,二十五刻的时间,第七舍,人气也行完了甲日在辰时8刻20分的时间,同时也是五运六气行尽东方七星,然后入阴分的时间,此时血气难交也。 当人的气血同步与五运六气同时行到,四十九刻的时间,人气也行完了甲日在申时8刻20分的时间,十四舍,同时也是五运六气行尽南方七星,然后入阴分的时间,此时血气难交也。 当人的气血同步与五运六气同时行到,七十五刻的时间第二十一舍,人气也行完了甲日在戌时8刻20分的时间,同时也是五运六气行尽西方七星,然后入阴分的时间,此时血气难交也。 当人的气血同步与五运六气同时行到,100刻的时间,第二十八舍,人气也行完了甲日在子时8刻20分的时间,同时也是五运六气行尽北方七星,然后入阴分的时间。气血把周身的经脉行完50遍,1008分,810丈,13500息。 这就是说把任何一日,任何一个时辰,看成是固定的一条经脉,一个气位,都是不对的。比如以下这两种图,把经脉都固定在一定的时辰,都是错误的。《黄帝内经》书中推其天理,详乎日气,详审刻时的方法,胜于雄辩。在一个时辰里气血大约通过五遍,十二个时辰通过了50遍。如果没有法于阴阳合于天光的办法,连何经脉在何日,何时辰都不可能找到。 请看下图,都把某一经脉固定在了某一个时辰上。这都是违背天条的,都是错误的。用错误的模型图像,再演示五运六气的运转,演示脉象,当然都是错误的。都是不契符《黄帝内经》的。只有《医宗金鉴》中,画出来的图才是正确的,只有《不变三博客》里画出来的2018年365张图是正确的。在论五运六气的运转中,从古至今,再没有任何人能画出比《医宗金鉴》更合适的图。 拄其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