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证明中医科学性的关键在这,可惜主流不知道!

 跟我学中医 2020-08-17

中医的科学性是不是需要科学实验证明?答案肯定不用怀疑,那就是要!因为象现在这样面对同一个问题答案一大堆,不知道谁说的是正确的,肯定会造成中医的混乱,也使中医可能把错误不断传承下去,使中医走向衰落。毕竟,在这些答案之中,绝大多数人的认识就是错的。

最典型的就是经络学说,关于它的说法至少有二十多种,而在这些说法当中,和事实相符的有几个?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绝大多数都是错的。而有了科学实验证明了,就能够拨乱反正,找出唯一正确的答案来,这对中医来说至关重要。

那么证明中医科学性的关键在哪?主流的科学界并不知道,这使中医始终处于科学或不科学的争论之中。其实,证明中医的科学性并不难,只要几个实验,马上就会让全世界承认中医的科学性。因为科学界只相信可重复的确定性实验,只要你做出来了,没有人会不相信,关键的问题是你能不能拿出来。

有哪几个实验可以证明中医的科学性呢?让我们一一来分析一下,它们其实都和一个学说有关,那就是经络学说。

首当其冲的就是要证明经络路线的存在。有人说,西方科学那么多精密仪器都观察不到,是不是它不存在?或者说是看不见的量子能量?其实,问题没那么复杂,经络就是人体的组织液循环通道。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在哪?答案告诉大家,它就在于水,生物当中有着一种特殊的普遍联系方式,即依赖自由氢质子在水分子链上的快速递进,通过包络在无机离子周围有序水层的周期组织与离散传递能量,这使生物对外表现出了一种特殊的自然力,使生物在表现上与非生物与众不同。既然生物能量(气)主要是靠水分子的聚散来传递的,经络当然就是水道。西医观察不到,并不是它不存在,而是它是由组织间隙体现出来的,它只有在组织液充盈的时候才能够观察,而西医解剖的方法造成了组织液的流失,这使组织间隙看不到了。如果要用解剖方法证明经络路线的存在,方法很简单,那就是用闪冻的办法把组织液封在其中,此时再去解剖观察,就可以清楚地观察到这个水道,它和经络学说描述的经络路线完全一样。这样一来,经络学说就会得到全世界的公认。

在现代科学中,最前沿的一个课题就是脑科学。而这个难题在中医学中早就解决了,用大白话的中医来说就是:在人体当中,五脏六腑是人体的董事会,心是董事长,它们通过血液的不对称供应控制着全身,也包括大脑中意识的产生,大脑在这里只是按照董事长意志对来自全身的信息优胜劣汰的一个容器。西方科学为什么无法理解,其关键只在于一点,那就是把神经冲动的原理认识错了。本来神经冲动是通过包络在无机离子周围有序水层的聚散来传递的,即聚使无机离子体积变大,造成它们在细胞膜内外聚集形成一个内负外正的电压差,而散使它体积变小,迅速传过细胞膜产生神经冲动。而西医呢?则把神经冲动当成了不变的信使在神经中穿梭,没有了信息的统一性,大脑的秘密永远无法理解。比如,认识不到这种信息的统一性,就无法理解非眼视觉;认识不到这种信息的统一性,大脑当中类似激光的信息竞争产生意识的原理就无从理解。而认识到了信息的统一性,这些难题都将迎刃而解,你在这里可以清晰地领悟到心主神志,五脏藏神的科学性。而神经其实就是经络的一部分,它是由经络进化出来的功能化组织。

证明中医科学性的另外一个关键就是中药药理的证明。西药是化学小分子,它可以进入细胞膜,对病变细胞进行杀伤,而中药是生物大分子,它难以进入细胞膜,它真正的作用对象是细胞的营养通道——经络,对于细胞的功能亢进引起的疾病,中医就用中药堵塞它,缺乏了营养,当然它就不亢进了,比如砒霜就是起这个作用;对于细胞的功能低下引起的疾病,中医就用中药疏通它,得到了更多的营养,其功能自然增强。这就是中医上的扶正与祛邪。因此,要证明中药药理,就要证明经络在人体分布的规律性。根据理论推论,不管是黑人还是白人,大人还是小孩,对应的同一条经络的基本孔隙大小是一个常数。只要证明了这个常数,中药药理就证明了。

证明中医科学性的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实验,那就是气功外气和特异辐射。当年钱学森领导的人体科学就是拿不出可确定重复的科学实验才被主流的科学界打倒,而了解了经络的本质,生物内气的本质就是知道了,它就是依赖自由氢质子在水分子链上的快速递进,通过包络在无机离子周围的有序水层的周期组织与离散来传递的。如果它体现在体外,会是一种什么形式的能量,答案已经呼之欲出。现在我们就可以用物理学设备制造出这种能量,并确定性地重复气功外气和特异辐射现象。而一旦证明,一种全新的自然力就发现了,科学革命也就随之爆发了。

现在很多中医反对科学,其实这种观念是要不得的。因为科学的灵魂就是对规律性的揭示,而规律是什么,那就是确定性的重复。虽然中医讲究辩证论治,但它也是可确定重复的。比如,同一种药的药性当然可以重复,它的疗效也可以重复。同一种体质偏性的用药也可以重复,它也会具有确定性的疗效。人不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机器,而是具有个性化的人,针对不同人的疾病,当然就了解这种个性,这是中医的特色。如果基于此就认为中医不可重复,那就是思想太老旧了。可以这样说,未来的中医一定会走向科学化,即确定性的诊断,确定性地用药,因为中医就是建立在对大自然最普遍规律的认识之上的。

推荐公众号主人新书:《新科学中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