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校园霸凌何以出现

 汐钰文艺范 2019-05-16
  “霸凌”是英文“bully”的音译,而霸凌行为的本质是以大欺小、恃强凌弱,是强势方或者掌权方通过各种攻击压制剥夺他人尊严或利益,以获得自我满足感。幼小而蒙昧的年龄里,小朋友们在嬉戏过程中就展露出“抱团”“排斥”乃至“欺负”的倾向;学校是儿童个体尝试融入家庭以外的同龄人小社会,一般性的矛盾摩擦和愈演愈烈的霸凌行为往往在此期间集中爆发。

  没有哪个孩子是天生的恶霸。能够让他无视道德惩戒、舆论谴责和社会规则的,是一次次“霸凌”行为的得逞,是借此握在手中的利益和优越感,是展现出权力地位后其他孩童的追随与敬服。小说《蝇王》为一群男孩设置了一个不受成人约束、不受纪律管控、不受文明社会的理性与秩序规范的外界环境,任由他们自己拉帮结派争夺对他人的统治支配权。结果如何呢?野蛮与强权占据上风,保有良知和对文明世界印象的孩子拉尔夫险些像岛上的野猪一样被杀死。这个故事几乎就是校园霸凌事件的镜像倒影,它告诉我们:如果没有象征成人介入的“军舰”及时赶到,人性中“恶”的力量将取得压倒性的优势,并最终碾碎所有脆弱的美德。

  《蝇王》没有涉及的问题是:成年人应该如何介入、约束、惩戒儿童社会中萌生的霸凌行为?

  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日版电影《告白》讲述的则是家长在子女遭遇校园霸凌之后采取极端报复手段。比遭受校园霸凌更可怕的是,那个可怜委屈的孩子、那个嚣张放肆的孩子以及所有麻木旁观的孩子最终通过成年人的所作所为认识到——“霸凌”只能用“霸凌”来对抗,权力关系决定了无条件的支配与服从,弱肉强食的法则注定要伴随每个人一生。这,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成年人对儿童社会的介入,不应该带来强权与暴力,而应该带来对良知的坚守,对规则的加固,对秩序的维护,对公平正义、法理道德的示范与阐述。在某种意义上,成人社会就是儿童社会的进化版。我们希望孩子们向善抑恶,就应该给他们看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而不是让他们感受更悲惨的生活。

  校园霸凌何以存在?那是儿童尝试离开家庭进入社会角色,寻找适合自己的定位以及适用于社会生活的交际方式过程中的极端手段。无论是家长的言传身教,还是老师的约束引导,无论是学校的纪律条款,还是社会舆论的风向引导,都应该也必须制止一切破坏规则制度、违反公序良识、侵犯他人权益的行为。问题在于,在校园霸凌日益严重的今天,如何解决抑恶向善,我们相关法律,又在哪里?不能再对这个问题置若罔闻了。否则,难保悲剧不会再次重演。

  作为来到这个世界的一员,未成年人并非注定是无辜的,你要为无知付出代价,你要为无觉付出代价,你要为无畏付出代价……只有你足够敬畏规则、坚持正义、尊重他人,你才能赢得人类社会真正的入场券。

  这才是教育以及法律存在的最大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