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潜意识、积极心理、及安慰剂效应

 凡鸟ggf 2019-05-16
1874年,心理学家威廉·卡彭特在他的专著《神经心理学原理》中写道:“我们的大脑中存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精神活动,一个是意识,另一个是潜意识,就像是平行行驶的两列火车。” 其实关于意识和潜意识的关系,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它们像两套完全不同的铁路系统,各自在无数复杂的线路上运行,又在很多地方相连。 

潜意识是我们最基本的一种本能。它所完成的工作是人类生存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的感觉系统每秒都在向大脑传递着一千一百万比特的信息,而意识能处理的部分只有不到每秒50比特。也就是说,我们接收到的绝大多数信息是都由我们的潜意识处理的。我们能看到、听到,能产生记忆,能做出选择,还能觉得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不需要费任何力气,其实都是因为潜意识在默默地帮我们处理汹涌的信息流。
潜意识会完整地消化和翻译眼睛接收到的信息,然后将它们组织成一份简洁的报告,再交给我们的意识。

而自我感觉良好可以让我们产生积极的心态,使我们更相信自己的能力。这很像医学上的安慰剂效应。比如,20世纪50年代,曾有人对心绞痛患者进行实验,声称要对他们心脏附近特定的几条动脉进行结扎,以此治疗心绞痛。而事实上只是在手术中打开再缝合上他们的胸腔,并没有对心脏进行任何操作。然而,患者却都表示症状得到了缓解。当我们相信事情会是某个样子的时候,潜意识会引导我们在行为上进行配合,从而更容易获得想要的结果。

如何科学的提高疾病的自然康复?
莉萨的《安慰剂效应》。发现,在这个妄图用药物和手术来解决所有问题的时代,人类忽视了与生俱来的强大力量:自愈力。
原来改变我们的想法,就能改变我们的行为;改变我们的行为,就能改变我们的生物化学指标。尤其当作者自己也深陷诸多疾病后,她独创了一套普通人也能使用的健康模型和六步疗愈法,让我们不用吃药也能变得更加健康。
其实人类很早就发现了人体的这种自愈力,早在1876年出版的《美国百年医学》这本书里,就系统总结了许多疾病自愈的研究,并明确指出,比起瞎治疗,仅仅靠单纯的护理,患者反而恢复得更快,死亡率也更低。

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哈拉尔德·豪森在研究中也发现,自愈是生命体在遭遇侵害或出现变异等情况下,维持个体存活的一种正常的生命现象。他甚至认为,医学恰恰是为了辅助机体自愈而存在的。那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进一步提高自愈的可能性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