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温伯陵 转载自“温乎”(wenhu491001) 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说: “除掉陆游的几首,宋代数目不多的爱情诗, 都淡泊、笨拙、套板。” 陆游同样是宋朝人, 为何能超脱俗流,写出感人泪下的爱情诗? 其实不过是“真情”而已。 世间任何的事情都敌不过“真情、走心”, 当一个人的文字带有莫名力量的时候, 那一定是他用了最真的情。 自古套路留不住, 唯有真情得人心。 / 1 / 1205年,陆游已经整整80岁了。 看着镜子中鸡皮鹤发的老人, 他有些不能相信: “怎么就老了呢,时间都到哪里去了?” 时间哪里都没有去, 它只是藏在心头,藏在深情凝望的地方。 那个地方叫沈园, 离陆游住的地方不远, 他每次进绍兴城的时候, 都要登上城头眺望半天, 久久不肯离去。 那里曾经是他和前妻唐婉相会的地方, 也是诀别的伤心地。 12曰2日,陆游在睡梦中又来到沈园。 他的心情很忐忑, 脚步声就像鼓点一样敲打在他的心头: “会见到她吗?” 唐婉并没有来, 只有梅花和流水在招呼着游览的客人, 就连墙上的《钗头凤》, 也快看不清楚了。 55年不见,唐婉,你还好吗? 景还是当年的景, 人已非当年的人。 清晨醒来, 陆游摸了摸被泪水打湿的枕头, 在日记本上写了两首诗: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 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 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鏁壁间尘。 只有三年的婚姻,他们却选择用一生去守望。 唐婉郁郁而终, 陆游铭记终生。 世上最动人的情感不是终日耳鬓厮磨, 而是把她刻在心头, 任它沧海桑田,任它斗转星移, 我依然记得你。 / 2 / 1144年,两位退休老干部联姻了。 原杭州市长陆宰同志派人带着一只头钗, 去原郑州副市长唐闳同志家提亲: “我儿子英俊潇洒、学富五车,你看可好?” “我女儿知书达理,也蛮般配的哦!” 一门亲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那年陆游20岁,唐婉17岁。 他们一起游山玩水,一起喝酒撸串, 面酣耳热的时候, 就一起回书房作诗填词, 才子佳人,羡煞满城的单身狗。 很多人说: “我又相信爱情了。” 他们都以为, 这对才子佳人会一直幸福下去, 陆游和唐婉也以为, 他们会你侬我侬,直到海枯石烂。 / 3 / 在结婚前,陆游参加过两次高考。 可结果不太理想, 就算他很有才,但每次都没考中。 母亲就帮他安排了婚事, 既然不能立业,先成家吧。 没想到啊没想到, 陆游和唐婉太腻歪了, 母亲大人看在眼里都觉得齁的慌。 最重要的是, 她觉得儿子早已丧失了事业的进取心, 沉溺在男欢女爱中不能自拔。 陆家原本是农民出身, 是读书改变了祖上的命运。 况且这时候的陆宰早已退休, 没权、没钱, 只有保留下来的人脉。 如果陆游抛弃了学业, 家族的阶级很快会掉落到底层。 母亲是个要强的女人, 决不能忍受自己的儿子将来受人白眼, 让人家指指点点: “哎呦喂,这不是陆家的公子嘛,讨饭呐。” 丢不丢人,丢不丢人啊!!! 陆游和唐婉正沉浸在岁月静好的梦境中, 压根没看到母亲大人喷火的眼神。 他们越是这样, 陆游母亲就越是坚定了拆开他们的信念。 3年后的一天, 一封离婚协议书摆在唐婉的面前, 理由很光明正大:不能生育。 是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母亲相信, 用这条理由足以堵住悠悠之口, 其实主要是唐家人的嘴。 做为唐婉的姑姑, 陆游母亲又何其不心疼侄女, 但儿子的前程事关家族荣耀, 也是自己将来的保障。 牺牲一下侄女,很划算。 可陆游也是有脾气的人, 从小就习文练武读兵书,到头来连媳妇都保护不了, 那要这身子有何用? 家里不让住是吧,您看不惯是吧, 那我们就到外边租房子住, 您眼不见心不烦,再也别干扰我们。 历来婆媳斗争,获得胜利的基本是婆婆。 理由就不用说了, 断了你的经济来源,我看你去哪租房子, 你们连快捷酒店都住不起。 那封离婚协议书,陆游最终还是签字了。 “愿娘子相离之后,重疏蝉鬓,美扫蛾眉, 巧呈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 解怨释结,更莫相憎。 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再美满的鸳鸯,也扛不住婆婆的大棒。 唐婉,再见。 / 4 / 陆游又结婚了。 姑娘姓王,没有唐家的资本雄厚, 但没几年就生了两个大胖儿子, 也没那么多矫情事,安安分分的相夫教子。 唐婉也结婚了。 丈夫叫赵士程,是朝廷盖戳认证的赵家宗室。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 两人会沿着各自的生活轨迹继续过下去。 可生活就是这样, 在平静之处无声起波澜。 1151年春天,天气很好。 27岁的陆游心情苦闷, 读书多年却没有考取功名, 国家沦丧却不能只手扶社稷, 就连最爱的女人都没有保护好, 没用啊,没用。 春光明媚的绍兴,在他眼里却是一片灰暗。 也许是冥冥之中的指引, 陆游来到沈园,他和唐婉经常玩耍的地方。 他走着走着,来到一座亭子中, 突然眼睛一闪,仿佛触电一般: “那是......唐婉......她怎么会在这里?” 唐婉也看到了他,瞬间泪奔。 他们没有说话, 眼神的交流早已发出万伏高压电, 刺啦刺啦直冒火星子。 一切尽在不言中。 “你好吗?”、“我不好。” “我想你。”、“我也是。” 没过多久,赵家的仆人送来几碟小菜, 还有陆游最爱喝的黄滕酒。 一起来的,还有唐婉。 她在征得丈夫赵士程的同意后, 亲自来向陆游敬酒, 也算是正式跟往事告别。 一杯敬过往, 一杯敬明天, 一杯敬自由。 三杯黄滕酒下肚, 唐婉擦了一下眼角的清泪, 转身而去, 留下陆游在花亭中凌乱。 酒不醉人人自醉。 他想起过往的一幕幕甜蜜和幸福, 再看看如今, 你已是别人的妻子,我也是别人的丈夫。 有缘无分。 陆游来到花亭的一面白墙上, 用石子刻下一首《钗头凤》: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杯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归,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东风太恶,我太没用。 这就是你我的宿命,赶上了,就得认。 / 5 / 以后几年,陆游过的很不好。 1154年,他去参加科举考试,再一次落第。 倒不是学问不好, 而是得罪了宰相秦桧。 前一年的锁厅试, 秦桧是给主考官打过招呼的, 要他把自己的孙子秦埙录取为第一名。 结果主考官陈之茂看不惯秦桧的卖国做派, 就没搭理他, 照样把才气侧露的陆游录取为第一名。 可秦桧是谁啊? 翻遍史书也是大名鼎鼎的奸臣呐, 那年的科举,秦桧点个头就把陆游给除名了。 一心想着“习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陆游, 只能顶着“小李白”的帽子, 四处游荡,跟人喝酒写诗,纵论天下。 绍兴、杭州、钱塘...... 到处都留下陆游落魄而伤心的脚步。 1156年,突然有人告诉他一个消息: “唐夫人,走了。” 自从4年前沈园一别, 唐婉的心情也一落千丈。 当年的生活, 恐怕是每个女子都盼望的幸福吧, 可命运就是不能容忍完美, 美好的因缘偏偏要拆散, 漂亮的维纳斯非要断臂。 这4年来,唐婉跟没事人一样强颜欢笑, 只有在寂静的夜晚, 她才知道自己的心里有多苦。 忍了4年,她终于忍不住了。 在一个秋风萧瑟的下午, 她来到与陆游最后见面的沈园,花亭。 没人知道她在那里想了什么、说了什么, 只知道她看到了陆游的词, 并且在旁边和了一首《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 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常年的郁郁寡欢,让唐婉回去就一病不起, 最终撒手西去。 当初虽然分手了, 即便不见面也能有个念想。 如今可到好,阴阳两隔。 没想到那次偶然的见面,竟然是最后一面。 这一年,陆游32岁,唐婉29岁。 / 6 / 沈园,成为陆游心中的一根刺。 它一生都长在陆游的心尖上, 功业未建的惆怅没有把它拔掉, 金国铁骑没有把它拔掉, 甚至一生的颠沛流离都没有把它拔掉。 或许, 陆游压根不舍得拔掉这根刺, 这是他的青春岁月, 这是他们的纯真年代。 自从唐婉去世以后,陆游一次又一次回到沈园。 63岁时,有人送来一对菊花枕, 他又想起年轻的时候, 和唐婉采菊花做菊枕的往事,不禁感物伤怀。 采得黄花作枕囊,曲屏深幌泌幽香。 唤回四十三年梦,灯暗无人说断肠。 少日曾题菊枕诗,囊编残稿锁蛛丝。 人间万事消磨尽,只有清香似旧时。 67岁时,他去了。 看到当年写《钗头凤》的那面墙还在, 只是破了半壁,字迹也不太清晰了。 那年,他还年轻,站在这里。 唐婉也在,他们相顾无言。 坏壁旧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 年来妄念消除尽,回向铺龛一炷香。 说是“消除尽”,也不过是安慰自己罢了, 要不然在唐婉去世40年的时候, 他怎么还会再来,写下《沈园二首》? 那年,陆游72岁。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 ..............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陆游晚年的时候, 每到春天必定去沈园凭吊唐婉, 去摸摸那面破墙, 去坐坐当年喝酒的小石墩, 好像又回到那个春天, 唐婉就在他的对面, 他们一起喝了三杯酒。 甚至到后来, 陆游干脆把家都搬到沈园附近, 守着这座人生中最重要的园子。 直到去世前一年, 85岁的陆游再次游览沈园, 回到家后写了最后一首怀念唐婉的诗, 叫《春游》: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 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三年的幸福婚姻, 唐婉怀念了一辈子,陆游守望了一辈子。 只恨太匆匆,陆游和唐婉梦断沈园。 陆游在这里守着唐婉, 园子里的人也看着陆游。 他的诗温暖了世间的情人, 世间的真情又装饰着这里。 他用走心的文字写下最真情的诗句, 掉念着最纯真的感情, 也温暖着最纯粹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