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徽因所结识的朋友都是怎样的人?

 rongma 2019-05-17

上个世纪30年代,在北平有一个客厅,哪里“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它是那样的吸引世人的目光,那就是林徽因的客厅。

那个客厅绝对不是一般社交场合中的应酬场所,它的特别除了女主人很特殊外,其来宾都是经过女主人的慧眼和慧心“过滤”后的,都是北京城各领域的精英。它也透露出了女主人与人交往的原则与层次。当然,这些人都是林徽因和梁思成的朋友,费慰梅便是客厅的座上客之一,她回忆道:“除了其他人以外,其中包括两位政治学家。张奚若是一个讲原则的人,直率而感人。钱端升是尖锐的中国政府分析家,对国际问题具有浓厚的兴趣。

陈岱孙是一个高个子的、自尊而不苟言笑的经济学家。还有两位年长的教授,都在其各自的领域中取得了突破。在哈佛攻读人类学和考古学的李济,领导着中央研究院的殷墟发掘。社会学家陶孟和曾在伦敦留学,领导者影响很大的社会研究所。这些人都和建筑学家梁思成和老金自己一样,是一些立志要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中国的过去和现在的现代化主义者。到了星期六,一些妻子们也会出席并参加到热烈的谈话中去。

看来这些人的来头不仅限于林梁二人研究或涉及的领域,他们是如此的有吸引力,其他领域里的专家一样能成为他们的朋友。费慰梅写道:“在这里常常会遇见一些诗人和作家,他们是作为徽因已出版作品的崇拜者而来的,常常由于有她在场的魅力而再来。”这些人中有诗人徐志摩、哲学家金岳霖、作家沈从文与萧乾等,他们学贯中西,甚至包含了“水陆空”多栖名流,他们有不同的专业背景与研究方向,和林徽因都有着共同的理想追求。

这个客厅聚会堪称中国第一流的学者和专家的沙龙。金岳霖后来回忆道:“三十年代,我们一些朋友每到星期六有个聚会,称为星六聚会”。碰头时,我们总要问问张奚若和陶孟和关于政治的情况,那也只是南京方面人事上的安排而已,对那个安排,我们的兴趣也不大。我虽然是搞哲学的,但我从来不谈哲学,谈得多的是建筑和字画,特别是山水画。有的时候邓叔存先生还带一两幅画来供我们欣赏。就这一方面说星六集团’也是一个学习集团,起了业余教育的作用。”

他们独立于政治之外,却又关心国家时政,相互之间取长补短,这个客厅然成了不同行业与专业的交叉科学聚集地。这些人中不乏一些初出茅庐的青年诗人和作家,如卞之琳。早在1931年,林徽因就发现了卞之琳,对其作品赞赏有加,并亲自写信邀请他到家中叙谈。无独有偶,两年以后的1933年秋,林徽因又通过《大公报》上刊载的短篇小说《蚕》,发现了萧乾,而当时他不过是个正在读大三的学生,林徽因又亲自写信给沈从文,请他代邀萧乾做客“太太的客厅”。

后来的李健吾,也是经由林徽因的发现开始踏入北平文坛的。林徽因就像一个伯乐,用自己的慧眼发现了他们,并将他们拉进了那个文化圈。这些文人雅士,通过智慧的相互碰撞,产生了很多思想火花,这为他们日后成为各自领域的带头人多少起了些促进作用吧,而林徽因所建立起来的那个圈子,也成了人才的“摇篮”,难怪这些人那么喜欢“太太客厅”。

金岳霖说:“其实他们每个人都有绝招,在切磋学问、谈论时局、谈文论艺之余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发生。”能把这样的一群人召集进来,汇聚在一个客厅里,的确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而这个客厅的中心人物就是林徽因,也可见她的用心良苦。林徽因具有良好的悟性,而且见多识广,这使她的理解力和融会贯通的能力都比别人强很多。她对自己的研究范畴及兴趣范围内的事物都了如指掌,也能够触类旁通,理解自己研究范围之外的事物。

更吸引人的是,她是一个新思维的开拓者。她说:“我认定了生活本身原质是矛盾的,我只要生活;体验到极端的愉快,灵质的,透明的,美丽的近于神话理想的快活。”她又讲道:“我的主义是要生活,没有情感的生活简直是死。生活必须体验丰富的情感,把自己变成丰富,宽大能优容,能了解,能同情种种。“人性一个女人,她能吸引人并长久地吸引各界精英人物,长得漂亮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但那么多文人雅士来到这个客厅,绝对不是天天来欣赏林徽因的漂亮脸蛋的,更重要的是欣赏她的思想和人格魅力。她的慧眼和慧心,让她能甄选出不同领域的专家,又能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既让这些“鸿儒”聊得舒服、开心,又能让聚会有趣、有益、热闹。费正清对林徽因给出了这样的评价:“她是有创造才华的作家、诗人。是一个具有丰富的审美能力和广博的智力活动兴趣的妇女,而且她交际起来洋溢着迷人的魅力。

在这个家,或者她所在的任何场合,所有在场的人总是全都围绕着她转。她穿一身合体的旗袍,既朴素又高雅,自从结婚以后,她就这样打扮。质量上好、做工精细的旗袍穿在她均匀高挑的身上,别有一番韵味,东方美的闲雅、端庄、轻巧、魔力全在里头了。”一个独具慧眼的女子是有魅力的,而有慧眼又有慧心的女子能令“所有在场的人总是全都围绕着她转”,这两样东西俨然是交际场上的制胜法宝。

林徽因作为沙龙的女主角,凭借她的学识、智慧以及魅力,吸引了那些不同行业的精英,诚如有评论所说:“林徽因首先是位在欧美自由主义思潮中成长起来的中国女知识分子,她经历了国共两个敌对政权的社会和战乱流离,她的思想经历与同时代的其他知识分子一样深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