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末的萨尔浒大战明朝是否有战争之可能

 轻风无意 2019-05-17

1618年至1619年的辽东战役是明代生死存亡关头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那次关键的战役之后,明朝损兵折将,帝国在东北地区的藩篱尽失,自此再也无法获取主动,以后增兵增饷、计亩加派再也无法遏止。内部则农民暴动,朝中党争愈烈。那么这次的战役是怎么样的,有着什么样的迷呢?

1618年努尔哈赤首先计取抚顺城。当年五月八日努尔哈赤派出3000名来抚顺城外互市。当地居民纷往城郊互市之时,努尔哈赤即乘机挥军入城,并杀死明军千户。

攻占抚顺后,此努尔哈赤方始发布其“七大恨”。这“七大恨”无异于宣战文书,但明廷如欲避免战争,努尔哈赤也曾传话可用和平方式解决,其条件包括割地赔款,赔款部分包括金银绢布如传统“岁币”模样。此等要求预计明廷无法接受,所以自1618年夏季始,明帝国与未来之清朝开始长期斗争状态。

明末的萨尔浒大战明朝是否有战争之可能

当时明廷认为奴酋“务期歼灭,以奠封疆”已义无反顾。通过一年多的全国总动员,号称发兵47万,同时加征税赋,得银200万两用于平奴之战。但是杨镐兵力47万全系向努尔哈赤恫吓之辞。而之后的清史中则言明朝集中兵力在20万。但是通过史料分析看来,明朝也是不可能集中那么多的兵力的。通过多方史料查证,笔者认为总兵力可能在9万至12万之间,其中还包括一部分朝鲜火枪手。

杨镐之攻略计划,自北至南兵分四路,马林、杜松、李如柏及刘綎各称“主将”,各自从驻地出发,但未指明每路之攻击目标,只称其任务分别为“攻奴酋之北面”、“攻奴酋之南面”等。目标如些模糊,可以看出基本没有成功之希望。而且四路主将各不相属,战线广袤300公里;自部队开进后主帅即失去掌握,至兵败之后,杨镐部队才与敌军接触。

明末的萨尔浒大战明朝是否有战争之可能

杜松之覆没

杜松有勇无谋,为人暴躁鲁莽,他于四月十四日在苏子河汇入浑河附近渡河。当时浑河水势湍激,随从之炮车营未及渡河,他亦未察觉。渡河之后,明军连克满人所设栅寨二处,俘敌14名,尚在继续前进中突然遇伏。仓促之间将士拟占据当地山巅,不料清兵亦于附近设伏,因此失去主动,双方鏖战之后,此路主将及副贰人众等全军覆没。

马林被击溃

继杜松之后,马林之一路亦于翌日被击破。明军统帅部自巡逻后方之士卒及一逃回之传令兵始获悉马林兵败,因此《明实录》载:杜松全军覆没消息,当夜传入马林军中,以致军士震恐,主将提兵后撤,独有监军文官潘宗颜等挺身杀贼,鏖战之后殒身。

而满文记载,四月间其部队被击溃之地区为尚间崖。当两军相遇时,马林行军向东。努尔哈赤之部队于十四日夜渡过浑河,置杜松之炮车队未问,军行向北,两纵队成T字形。

但马部发现满军北上,立即西撤,据占昨夜宿营之地,排成正方队形,四面有三道壕沟,沟前有鸟铳手,后携有火炮。壕沟后之骑兵,则已下马准备作徒步战。满军正考虑行动中又发现另有明军一机动部队,处于其营地之南、满军之西,其兵力判断为1万人。明军主力之后,又有另一方阵,两方阵相去约2公里,其兵力亦判断为1万人。

两军近接时,努尔哈赤亲率1000骑应付马林之机动部队。努尔哈赤冲锋之后,正重新收拾其兵马,预备聚集于附近一小山岗,得以将骑兵由上坡至下坡之冲力再度予敌打击。但明军主力亦开始移动,并变更队形,壕沟后之徒步骑兵亦已向前推进。

此时安巴贝勒率两旗兵力,冲向正在移动之明军,如是马林所部溃不成军,被驱入附近一沼泽地区,容战胜之满军从容宰割。

刘綎殉国之谜

经过整二日无休歇的战斗之后,北方之两路兵马业已击溃或消灭。四月十六日满军休息整顿,努本人在尚间崖宰牛祭天,感谢上帝恩德。

刘綎一路离赫图阿拉最远,其部队指定四月九日出发,称3万人,实际可能在1.5万人左右。而姜弘立率领之朝鲜军13000人于四月五日渡鸭绿江。但是明军与朝鲜军行动均太慢,如果进军迅速可让努尔哈赤分兵两线作战。当努尔哈赤对付完北面两路明军后,刘綎的进军则更加危险。

刘綎行进至阿布达哩山,与满军安巴贝勒之军相遇。当时明军取防御态势,盛陈火器;八旗兵攻击数次,未显功效。于是安巴贝勒占领东部山岗,又派出支队抄袭明阵地之西南角。蒙古部队则渗入敌方前、后部队之间遮断其交通,至此刘綎军始见动摇。随之洪台吉又攻其东北角,最后安巴贝勒遂行中央突破。至此明军三面被围,才全面地溃乱。

但后方之明军及朝鲜军仍继续抵抗,他们的火炮及鸟铳排列具有纵深,文件未提及持续时间,但最后天候干预。大风突起吹向防御者之阵容,火器全部不能使用,此部队估计为2万人才因之被歼。后列之朝鲜步兵至此投降,他们并将明兵捆缚交满洲军。

战役之后果

杜松与刘綎已在当年四月死于战场,马林亦于3个月后捐躯,明军主将四人已失其三,仅有李如柏始终未遇敌,但在战役之后数日即为监察官纠劾。

杨镐兵败之后立即引咎辞职。明廷仍“姑令策励供职,极力整顿以图再举”。但旋踵之间既失开原又失铁岭,杨镐终被拘押。此人在狱十年,不死于万历朝,亦不死于泰昌天启朝,而于1629年崇祯帝治下弃世。以后继杨为经略者二人死罪,一人死于战场。死罪之中之熊廷弼不仅咎在主持辽东军事,而且因其地位,触发而加紧明末北京之党争。

萨尔浒战事失利消息传至北京,都城米价立即陡涨,识者已预料围城。我们可以肯定地说,1619年它已度过生死存亡中的一个转折点。从以上简短的叙述看来:明朝不能发挥本身力量,不能引用军事科技非只表现于一时一事,而有官僚组织及社会状态为背景,积习已成,1619年无非一朝弱点无情的暴露。

明末的萨尔浒大战明朝是否有战争之可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