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惠珍 中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毕业,熟练运用中医理论治疗内科杂病。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疾病如咳嗽、气喘、支气管炎、高血压、冠心病、心悸、胸痹、糖尿病、乳腺增生、月经不调、带下病等疾病,针药结合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消化不良、呕吐、腹痛,痛经、乳腺增生以及埋线调理身体等 ◆ ◆ ◆ 经常听到中医说“寒咳”和“热咳”,但很多街坊朋友实际上都不太会区分,看到网上的止咳食疗方就一股脑地试着吃,川贝炖梨、盐蒸橙子、荸荠水……但如果不先分清寒热,反而会加重咳嗽! 如何区分“寒咳”和“热咳” 1看 舌 苔 风寒咳嗽:一般舌苔发白
风热咳嗽:一般舌苔发黄
2看痰和鼻涕 风寒咳嗽:痰白,有些会呈泡沫状,流清鼻涕; 风热咳嗽:痰黄,流黄鼻涕; 需要注意的是,早晨的痰和鼻涕不算,因为像早晨的小便一样,经过一夜基本上都会以发黄为主。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是咳嗽无痰呢?
所以为什么有些医生会说你“寒热夹杂”,像这些复杂的情况,还是建议找专业医生看诊,以便医生根据寒热的部位、程度,进行寒热同调。 不要乱用食疗方 风寒咳嗽: 除了苔薄白、痰白、痰清、鼻塞、流清鼻涕外,还可能出现头痛、怕冷、畏寒、无汗、胸闷等症状,有时需要深呼吸来补充一下氧气,严重者会有气喘的现象。 这个时候要祛风寒,可药用麻黄,生姜,陈皮,紫苏叶,荆芥等等发散风寒止咳。 而在食疗方方面,需选择温热、化痰止咳的食品,如花椒炖梨、盐蒸橙子、烤橘子、金桔蜜、陈皮萝卜皮水等。 风热咳嗽: 除了苔薄黄、舌红、痰黄稠、鼻塞、流黄鼻涕外,还会咽干疼痛,声音嘶哑,喉痒欲咳,口渴,常伴有发热、头痛、头晕等症状。且数日之后病情减轻不再有脓痰分泌,但喉咙局部仍有红肿和痒,咳嗽变为无痰。 这个时候要去风热,可药用桑叶,菊花,薄荷,鱼腥草,枇杷叶等清肺热止咳。 食疗方面,可选择川贝炖梨、枇杷止咳露、萝卜水等。 专家提醒,有些人喜欢自己购买一些中成药服用,但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中成药都是清热解毒的,或者说感冒时,中成药都是清热的感冒药,针对寒咳的中成药很少。 所以选择中成药的时候,要看清成分表,千万不要乱吃药,当然最有效、最安全的手段还是寻找专业的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 ◆ ◆ 更多健康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