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碾陵川县夺火乡帮水村位于夺火乡西南部10公里处,晋城到碾帮水64公里,陵川县到碾帮水44公里.全村共60户176口人,4个自然村,辖区面积10.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50亩,林地面积5180亩。村子建在岭上,属岭上风光观赏区。 从一条斜坡上去,在一垛山岩中间,长出一棵粗大的古树,那树根与山岩混在一起,根本分不出是石头还是树根。那树硬是将那块紧硬如铁的山岩给挤的四分五裂,无可奈何地与树根融为一体,难割难分。 那榔榆着实粗壮,须得四五个大男人方能合抱。榔榆下有一树洞,树洞前有一座小庙,想必村民将榔榆当做神明一样对待,垒座神庙供奉榔榆神了。 碾帮水,原名撵棒槌。过去,村后的庙圪堆山上有座祖师庙,一进两院,依山就势,恢宏壮观,山门前立有两根金棒槌。后来,南蛮人前来盗走金棒槌,村民发现,前去追赶,结果无功而返。在当地方言中,追叫撵,当时就把村名叫做撵棒槌。后来,人们嫌这个名字不好听,又想到棒槌没有撵回来,竹篮打水一场空,所以,就将村名改为碾帮水。 我真的好奇,为什么好多古树都长在石头上呢(石缝中)。如邯郸的近千年的榔榆树、沁水老姆掌的白皮松等等。 林业部门资料显示为榔榆树,树龄400年,树高15米,胸径155厘米。但从外表看这树可不止400年(这当然是和其它古榔榆树比较)。 能看到这里的,绝对是朋友,因我发的只是古树,相对单调,知音难觅呀。 东拼西凑就这些吧,是不是景色还是不错,若是哪位高人有感触,就请来首赞诗吧。我在这里先谢谢了。 虽然老套,但我还是希望用这方式能得到大家的帮助。 欢迎提供古树线索、古树轶事、古树传说、古树赞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