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林石室”与“烂柯岩” 民国以前,仙人洞规模很大,有山门、过厅还有寨墙,其主殿高达三层。后来在战火中受到毁坏,上世纪六十年代,修省道林淇公路的时候,外侧山崖被劈去数丈,许多摩崖、景观不复存在。 仙人梯的林母洞外,有一处明代的摩崖石刻《仙人洞记》,全文600多字,作者明代人郭登,他在仙人梯隐居多年。《仙人洞记》记述了明代仙人梯的基本状貌,周边的风光,以及作者在仙人梯隐居的生活。摩崖曰: ……名之曰“安乐窝”......峻岌可畏,名之曰“烂柯岩”……月出东方,光彻上下,取名“钓郎峰”。西一峦孤立澳侧,争为壮丽,取名“□□台”。稍行洞左,再攀崇阿悬岩,□峙□,有水涌石根,清流澈湍,两浣顺流而东也,名其水曰“如斯泉”,岭曰“观澜岭”。樵夫乐斯胜景也,......合曰“仙人洞”,袭其旧也…… 文章写得文采飞扬。通过郭登的讲述,我们知道除了安乐窝等以外,当时还有许多现在已经不存在了名胜,比如“烂柯岩”“钓郎峰”“如斯泉”“观澜岭”等等。 “烂柯岩”的含义是什么呢?《仙人洞记》中所记载的烂柯岩,即是后来许多林氏宗谱说的“长林石室”。我们都知道,“烂柯山”在浙江,烂柯山又名“石室山”。因此,人们把林坚母子避难居住的“长林石室”称作“烂柯岩”。 《仙人洞记》非常珍贵,可惜摩崖并没有留下具体镌刻的时间。淇县史志办的贾振君、杜永沛两位学者,经过艰苦的研究考证,终于从清乾隆《淇县志》、清嘉庆《浚县志》、《太平寰宇记》、《读史方舆纪要》、浚县卫贤镇北纸坊村清代《郭氏家谱》等古籍资料中,弄清楚了郭登的身世、郭登在仙人梯隐居的时间以及《仙人洞记》镌刻的大致时间。 郭登,浚县永清乡永清里人,字天衢,号瞻淇,自称“樵夫”,曾任七品官职;其儿子郭宗仪,明朝万历年的“监生”,古县志记载他是“例仕”。例仕就是给官府捐一些钱,得到一个名誉官职。郭登的另一个儿子郭宗隗wei,他的入仕身份的“荐辟”,荐辟即推荐与征召,是古时候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 通过以上多种资料相互印证,《仙人洞记》摩崖镌刻的时间是明朝万历十四年(1586年)。 《林坚》三:光风云月“安乐窝” 近期上线,敬请期待 明代摩崖 观澜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