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荷包豆

 团结果园 2019-05-17

形态特征 

荷包豆为豆科菜豆属的一年生缠绕性草本植物,植株生长势旺,分枝多。叶大,厚而硬,晚熟

荚长7.6~15.2厘米,宽2.6~3.2厘米。种子大,千粒重1200~1300克。种子寿命长,发芽力可保持3~8年。

荷包豆对温度要求严格。生长温度范围为16~35℃。16℃以下,35℃以上则不宜生长。18℃以下不发芽,20~30℃为发芽适温。荷包豆要求温暖的气候,不耐寒,生长期长,须在4个月以上的无霜季节和夜间温度较高的地区栽培。在冬季温暖地区可多年生长。

荷包豆耐旱不耐湿,生长期需要湿度适中。荷包豆为短日照植物,在长日照条件下开花结荚推迟。 荷包豆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但以腐殖质丰富,通透良好的砂壤土为宜。适宜的pH为6~6.5。生长期需要较多的氮肥。荷包豆在热带地区可多年生,在洱源为一年生植物。

荷包豆荷包豆 多年生缠绕草本。在温带地区通常作一年生作物栽培,具块根;茎长2-4米或过之,被毛或无毛。羽状复叶具3小叶;托叶小,不显著;小叶卵形或卵状菱形,长7.5-12.5厘米,宽有时过于长,先端渐尖或稍钝,两面被柔毛或无毛。花多朵生于较叶为长的总花梗上,排成总状花序;苞片长圆状披针形,通常和花梗等长,多少宿存,小苞片长圆状披针形,与花萼等长或较萼为长;花萼阔钟形,无毛或疏被长柔毛,萼齿远较萼管为短;花冠通常鲜红色,偶为白色,长1.5-2厘米。荚果镰状长圆形,长(5-)-16(-30)厘米,宽约1.5厘米;种子阔长圆形,长1.8-2.5厘米,宽1.2-1.4厘米,顶端钝,深紫色而具红斑、黑色或红色,稀为白色。

 分布范围

荷包豆主要分布在中国长江以南地区,在许多地方曾把荷包豆引进种植,如广东、福建、广西、云南、重庆、贵州及台湾,上海、江苏等地也有零星引进栽培,但大多情况只开花不结果或者产量极低。唯有洱源的土壤及气候比较适宜种植,产量品质具佳,特别是牛街地区现已形成产业化,在少数民族白族待客时八大碗必备,故为特产。

 主要价值

荷包豆因外形酷似少数民族的荷包而得名,又名肾豆,因其形状如人体肾脏、全身布满红色经络花纹而得名。

旧时为朝廷贡品,又叫圣豆、皇帝豆; 也形如装钱用的荷包,也称招财豆、富贵豆,别名又叫相思豆、花纹豆、香菇豆、虎纹豆、长寿豆、祛湿豆等;据说长期食用具有滋阴壮阳、强身健体、倍增力量等功效,也被称之为壮腰豆、壮阳豆;其性平和,味甘美,具有祛湿、补血、健胃、强肾、养颜防衰老等功效。

荷包豆荷包豆

荷包豆味道十分鲜美,口感滑、嫩、鲜、粉,堪称豆中一绝,用荷包豆炖鸡、鸭和腊肉火腿、焖猪脚等不仅美味无比,并且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是招待宾客和酒宴上的佳肴。是一种纯天然高山绿色食品。还因其营养丰富,民间有种说法用荷包豆煲汤能提神补脑,在广东、福建等地又叫状元豆、耳(耳聪目明)豆等。

营养价值

荷包豆营养丰富,100g干豆粒含水9.8-13%,淀粉含量58-63%,蛋白质含量17.3%-18.1%,维生素B10.56毫克,维生素B20.14毫克,钙139毫克,是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高淀粉高蛋白质无脂肪的保健食品,具有健脾壮肾、增强食欲、抗风湿的作用,对肥胖症、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动脉硬化及肾虚等有食疗作用,最为神奇的是荷包豆能把各种肉类中的脂肪降低,实为神奇的煲汤佳品,在广东及东南亚地区,荷包豆煲汤,一般人我还不告诉他,成了坊间秘谈。鲜食豆粒柔嫩味甜,可煮食或制罐头,也可冷冻贮藏,是深受国内消费者欢迎的一种贵重豆类蔬菜,是洱源土特产之一。洱源的酒席上也有无(荷包)豆不成席的说法。因此有豆中之王的美称。

 栽培技术

气温。荷包荷包豆荷包豆 豆原产热带地区,要求生长环境温度在16-35℃之间。种子发芽适宜温度为20-30℃。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一次种植,可采收3-5年,且春夏秋季不断开花结荚,连续采收。冬季气温较低(12℃以下),全株落叶,次年早春又恢复生长。从播种到开花结果、种子成熟,约需80-120天。2、土壤条件。荷包豆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如果利用土壤疏松、肥沃,排灌水条件较好的砂壤土栽培,成熟早、产量高、品质好。在村边屋旁种植,用旧水缸或竹围,堆放肥泥,然后搭架种植,同样可以获得优质高产。3、肥料和水分。荷包豆根系比较发达,植株生长旺盛,需要较多的氮肥。基肥最好是用堆沤腐熟的农家肥,追肥最好是用稀人粪尿,每采收一次,追一次肥。荷包豆喜潮湿但怕涝渍,平时要求保持土壤湿润即可,干旱时要勤浇水,但不要漫灌。栽培技术在南方,荷包豆主要是露地栽培。两广及福建等省区,一般在2-3月播种。华中或华东地区,在3-4月播种。如采用营养杯育苗,可提早10-15天出苗。播种后约90天可采收第一批鲜豆。

育苗移栽。选种。作种用的荷包豆种子,要求粒大、饱满、无病虫害。贮藏两年以上的种子,发芽势较弱,一般不要选用。荷包豆粒大、粒重,单位面积用种量较多,大粒种一般每亩用种7·5公斤左右,小粒种用种约4公斤。育苗。大面积栽培,要起畦作苗床集中育苗后再移栽到大田。为提早上市,最好采取塑料大棚或小拱棚内用营养杯育苗,天气回暖后再移栽到大田,可提早10-15天收获。在庭院内或屋边零星种植的,可采取直播的方法,每穴播3-5粒,出苗后搭棚上架。定植。幼苗长出一对真叶,天气回暖时即可进行大田定植。定植前要整好地,起平畦,畦宽100厘米左右,双行双株或双行3株植,行距60-70厘米,株距30厘米。开行或开穴,施足基肥并将肥料与穴土拌匀后种植。定植时,将营养杯剪开,让根系直接与土壤接触,庭院或屋边地角种植的可用竹围或废水缸装水肥泥种植。搭架。南方种植的荷包豆多为蔓生种,定植后必须搭架。大面积种植的,支架可搭成人字形,畦与畦之间要求光照充足,通风良好,便于管理和采收。荷包豆幼苗生长到30-50厘米时会自然攀援上架,有时应以人工扶持上架。零星种植的,可搭平架。架的形式与葡萄架相似。架的大小,以种植的株数而定,一般每株需面积1平方米左右。架的高度2米左右,以人在架下能自由走动、方便采收为宜。

肥水管理。荷包豆对肥水条件需求不高,但施肥要掌握好时机。一般以稀薄粪水为主,在复叶出现时施一次,开花结荚期追施1-2次。要注意防止涝渍。开花前注意控制水分,施肥勿过多过密,否则容易造成落花。荷包豆种植后,只要温度适宜,常年开花结荚,每采收一次,应及时追施肥料和保证土壤适度湿润。大面积生产,氮、磷、钾要适当搭配,以磷、钾肥为主,氮肥为辅,氮、磷、钾比例约为1:1·5:1·5。为方便计算,每亩每次可施尿素1·5公斤、过磷酸钙和硫酸钾各2·5公斤,稀释后淋施效果较好。[1]

 起源

荷包豆有产于美洲热带地区,在秘鲁皇室遗址出土的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文物中即有荷包豆。在公元前500年至公元前300年墨西哥已有记载。产量低但味道极其鲜美、营养价值丰富,历来为皇室贵族所推崇。

 毒性

荷包豆含有有毒的凝聚素--植物凝集素荷包豆荷包豆 (Phytohaemagglutinin),因此需要烹饪至完全熟透才能食用。

 其它

荷包豆鲜食烩炒以蒸软后再回炒品味最佳,干豆泡好后也可蒸软后回锅加工。

荷包豆也可以作为观赏植物和遮阳植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