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墙功补正恒清 2018-12-28 shenlongtaiwan / 2013 年 11 月 29 日 郑根坚/ 欣见贵报(中国时报一九九四年)六月三日星期天家庭养生保健《热门话题》林铃塙撰文介绍之「撞墙功」,由于文中引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先生亦练此功,尤其是由归国学人李清泽教授所传授、开始练习,从此即不间断,更会引起广大读者练习之兴趣以求健康,原为可喜可贺。唯顷读后,或因前文限于篇幅、转述…未能详述注意、禁忌…等事项。今为国民健康计不揣浅陋,不得不提出数点建议补正以飨读者,并祈慰先人德泽之万一。 1. 源流:源于道门,传为杨派太极之秘,郑宗师曼青在杨家七年得其旨,吴国忠老师于郑宗师晚年亦得其传。文字记载始见于太极拳道几第二九四页(民国七十四年吴国忠撰‧神龙图书公司发行),在此书之前非但未见文字记载,亦从无一人介绍过此功。前文介绍李教授得之于陈取宽先生,陈君在未另辟门户之前,曾与吾等随吴师共习此功。近十年来,吴师日益精进,惜未见陈君同参。 2. 名称:愚始学时即闻,名为「靠山功」,又名「虎背功」,简称「靠墙」,道几亦已明载。古人观自然谓熊腰虎背以形容男性之健壮威武,太极拳要领「含胸拔背」亦取虎视耽耽猎物时必先弓背,全身机集中在上脊背…。若如前文老虎抓痒,痒在皮膜,岂不是变成练虎皮功。诚如明‧王宗岳太极拳补论:「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经此提醒,相信明理诸君必当认同是「虎背功」不是「虎壁功」。 3.步法:吴师教时要求背向墙,两脚平行与肩同宽,脚跟距墙边约一尺左右,重心尽量保时落于足心涌泉感带区。而非林文所述移至后脚跟,足跟神经牵连大脑,就是轻震,多少总有些影响,何况加重后习以为常。 4.手:道几原文是双手互抱,置于胸前。一则可使内气(炁)集中于夹脊,二则可免肩胛受伤之虞。前文介绍图片,系双手下垂,可能忙中有误。 5.靠墙部位:吴师于教学时均画图说明,并亲自以手掌指示我等背后,并再三解释、说明。夹脊在道家丹功称「辘轳关」,与胸前膻中穴前后相对,中医认为气会膻中,练此功是借用靠墙之劲道,冲开胸前膻中,使周身气脉顺畅,调和六腑五脏之气。如图是以双肩臂关节间距离为一边长,画一个大的等边倒三角形;再以双肩至颈椎之中点,两点间距离为一边长,画一个小的等边倒三角形;大、小倒三角形下尖之间约一个巴掌大的部位。切忌以脊椎骨直接撞墙,而是以脊柱两旁俗称里肌(膂)之部位与墙接触。若部位练错,过高会伤脑,过低则伤腰肾、命门。这点林文未提,可能是记述时一时疏漏。 6.呼吸:前文介绍,撞墙之剎那必须张开嘴巴吐气,亦须详细说明。凡内功练气务必以守住元气为第一优先,自愚随师十五年来,吴师所传功法均于三调时,即要求舌舐上颚,牙齿轻叩,双唇相接,在撞墙剎那只要用鼻孔轻轻自然啍出胸中之气即可。若碰到大力,自己承受不了时,始可张嘴吐气…。复位时自然吸气。 7.禁忌事项:孕妇禁练。生理期停练。饱食勿练。子午时不练。心脏病、高血压、身心僵硬及五十岁以上长者,须由熟习者陪练,在过程中掌握放松要领后,自练时更易舒畅。 8.注意事项:前文介绍,功力更深时可试撞大树,以本人所知绝对不可,树干圆且粗糙,而人脊骨内凹,布满许多重要神经及经穴,万一不慎,不仅有违内家功夫益寿延年的本意,严重时更将造成家庭社会的损失。故墙壁务须平整。其他如靠墙之轻重、次数…等均应依年龄、男女、胖瘦、体能…之不同而定,尤在练习时须视反应,以自然舒服为大前提再随时作调整。
篇后语:为使简易明了,并限于篇幅,避免长篇大论,本文仅就必须注意事项及辨正处供读者参考,诚因牵一发动全身,完整之学不及备载,尚祈见谅。 文末谨藉郑宗师曼青所着曼髯三论中「知变」与识者共勉: 中华民国八十三年三月十日 郑根坚 谨志 |
|